体育赛事是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扎实做好后冬奥文章,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6月26日上午,“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专场举行,北京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杰出席并发言。
持续用好冬奥场馆
北京将发挥“双奥之城”优势,充分利用冬奥遗产,推动首都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北京体育国际影响力,助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北京鼓励冬奥场馆增加健身休闲、文化娱乐等综合服务供给,建设全季运营的体育服务综合体。北京市体育局与相关部门、区、单位紧密合作,全力谋划推进冬奥遗产利用工作,推动冬奥遗产长期利用、持久利用,更好服务首都城市高质量发展。
陈杰介绍,北京持续用好冬奥场馆,冬奥会后,各场馆业主单位落实场馆赛后利用计划,面向社会全面开放,取得良好效果。下一步,将充分利用冬奥场馆优势,积极申办举办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积极发挥场馆业主作用,推动完善场馆配套服务和运营模式,打造国家级、国际化冰雪训练基地;鼓励冬奥场馆增加健身休闲、文化娱乐、展览展示、社会公益等综合服务供给,建设全季运营的体育服务综合体;加快推进北京奥运博物馆建设,打造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传承奥运遗产的主阵地。
2023年,北京市把举办国际体育赛事作为奥运遗产利用、推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此增添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影响力。2023年,北京将举办各级各类国际赛事共39项,其中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马拉松、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赛等自有品牌赛事5项,国际滑联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2023年国际滑联速度滑冰世界杯(第二站)、2023年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第三站)、国际雪车联合会雪车世界杯等4项国际冰雪赛历赛事,阿根廷国家队与澳大利亚国家队足球邀请赛、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等商业性国际体育赛事2项。北京国际风筝节、国际山地徒步大会、国际帆船赛等群众性国际体育赛事28项。
群众性冰雪运动全覆盖
在推进冰雪产业发展方面,在群众冰雪运动、体育赛事等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北京冰雪产业保持良好发展趋势。将通过“冰雪+”“+冰雪”,推进冰雪运动与文化、旅游、休闲、研学、文创、商业等产业融合,促进形成冰雪文化游、冰雪旅游、冰雪商务游、冰雪休闲度假游等品牌,着力扩大冰雪消费;提升服贸会冰雪主题活动专业化程度和行业影响力,不断促进冰雪产业高端资源向北京汇聚。
在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方面,不断丰富形式和内容,持续掀起群众性冰雪活动热潮。连续举办9届“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累计开展各级各类活动3.24万余场,参与人次达6754余万。在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蓬勃发展方面,2022年北京市建成30个青少年校外冰雪活动中心,“冰雪运动进校园”实现16个区全覆盖,青少年冬季项目赛事快速发展,冰球俱乐部联赛赛事规模继续保持亚洲第一。
今年将举办39项国际体育赛事
2023年,北京市把举办国际体育赛事作为奥运遗产利用、推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此增添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影响力。首都体育事业高质量的发展,必将提升北京体育国际影响力,助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北京市共举办各级各类国际赛事39项。其中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马拉松、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赛等自有品牌赛事5项,国际滑联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2023年国际滑联速度滑冰世界杯(第二站)、2023年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第三站)、国际雪车联合会雪车世界杯等4项国际冰雪赛历赛事,阿根廷国家队与澳大利亚国家队足球邀请赛、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等商业性国际体育赛事2项。北京国际风筝节、国际山地徒步大会、国际帆船赛等群众性国际体育赛事2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