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上午10点,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举行“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外办、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卫生健康委、西城区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介绍《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规划》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人民日报》记者:我想问一下冯主任,我们注意到在《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规划》当中多次提及国际化服务环境,请问在这方面近期我们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绩?在“十四五”时期在哪些方面要重点发力?谢谢。
冯剑回答:
国际化的公共服务和优良城市环境是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有机组成,关系到我们首都的国际竞争力、吸引力和软实力。
近年来,我们在优化提升国际化服务环境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在国际教育方面,规划布局26所国际学校。“留学北京”品牌深入人心,北京在全球最佳留学城市排名中稳步提升。在国际医疗方面,北京协和医院等8家国际医疗服务试点全面启动,国际化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在国际商旅环境方面,大兴国际机场建成通航,北京进入“双枢纽”时代。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将于近期盛大开园,北京作为全球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大幅提升。在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方面,“易北京”APP、市政府国际版门户网站等上线运行,“外语标识全民纠错月”活动成效显著,城市外语环境持续优化。在城市生态环境方面,PM2.5年均浓度不断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明显增加,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通过营造国际化的公共服务和优良城市环境,在北京工作、生活、留学的外籍人士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以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持续打造国际化、便利化、高品质的公共服务,积极营造绿色宜居、安全健康的城市环境,不断优化国际教育和医疗服务、国际商旅环境、国际语言环境。欢迎各国各地区的企业家、科学家、留学生和游客到北京工作、学习、生活和旅游。
现场记者:想问一下冯剑主任,“十四五”时期,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规划要如何落实落细?有哪些手段和方法?谢谢。
冯剑回答:
为了确保规划的落地实施,我们着力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规划实施的工作机制。分解重点任务、明确责任主体、扎实推进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突出抓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和实施,确保项目压茬推进。积极探索推进政策创新,为规划任务落实破除障碍提供动力。
二是开展常态化督促检查,组织开展规划年度中期和总结评估工作,对重大项目、重点任务和创新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动态化、可视化的监测评估。加强对重点任务落实的督促检查,将任务实施情况纳入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绩效考评体系,切实发挥好激励引导作用。
三是抓好规划宣传、贯彻培训,策划开展系列宣传报道和宣讲培训,推动规划纳入各级干部培训和外事系统培训,开展进党校、进机关、进基层活动,凝聚起全市共建国际交往功能中心的强大合力。
《北京青年报》记者:请问杨浚主任,刚才提到东坝地区,现在东坝有哪些重点的功能板块?想请您介绍一下这些情况,谢谢。
杨浚回答:
按照规划,未来东坝地区将打造国际交往、高品质公共消费以及国际贸易合作三个功能板块。
一是国际交往板块。规划建设第四使馆区,同时充分挖掘中外文化要素、发挥东坝地区的临水优势,打造符合未来时代发展需要的绿色、智慧使馆区。同时,规划也布局国际组织集聚区,提升公共共享空间服务水平,设置国际绿色公约广场、小型会议展览区、美食坊等,汇聚非政府之间、友好城市之间的文化、科技等国际交往活动。
二是高品质公共消费板块。规划充分把握地区未来直联两大国际机场的优势,将交通枢纽服务延伸为城市综合服务,在这个地区要重点打造“第二个三里屯”高品质公共消费新高地。同时,结合轨道站点,推动建设一站式国际文商旅目的地。布局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街区式滨水商业区、中国时尚展示区、主题休闲娱乐区、城市航站楼、轨道时尚商街等主题功能区域,通过沉浸式、社群式以及科技式等消费场景的创新,打造新型样态的国际化商圈、新型业态的体验式街区,凸显全时、全季活力与魅力。
三是国际贸易合作板块。规划充分释放“两区”建设制度红利,强化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培育,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供给,布局国际贸易合作板块。根据主导产业特征,提供多类型办公空间,以及酒店、国际公寓、人才住房与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宜居、宜业的整体发展环境。
《人民日报》-《中国城市报》全媒体记者:我的问题提给李异区长,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在提升国际化水平方面,今年有哪些特色和亮点?谢谢。
李异回答:
金融街论坛年会从2020年开始就已经正式升格为国家级国际性的专业论坛,它的规模和规格达到了国内金融专业论坛的最高水平。2021年金融街论坛的年会将在去年高水平、高规格的起点上更加突出国际化的色彩。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议题中突出国际合作发展。本届论坛年会设置国际化议题比重近九成。设置“双向开放与金融合作”平行论坛版块,打造金融领域外交主阵地;广泛设置“一带一路”合作,绿色金融国际合作、RCEP:区域经济一体化、跨境资本流动等议题及中韩日资产管理边会,讨论全球经济金融热点及国际合作。国际组织及重要国家金融监管部门领导、国际知名头部机构领军人物已经确认出席相关议题。
二是大幅提升外籍嘉宾比例。已经密集开展境外演讲嘉宾预沟通,目前有近百人回应积极。预计境外演讲嘉宾比例达到50%。境外嘉宾由前任或者现任国际政要、政府官员、国际组织官员、国际机构高管、国际知名经济专家学者等组成。
三是拓展宣传国际覆盖面。借助新华社、央视等全球媒体资源,以多语种同步宣传报道论坛年会,提升论坛年会海外影响力。
《北京日报》记者:请问石晓刚局长,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对于下一步优化全市外国人出入境服务网点布局方面还有哪些设想?谢谢。
石晓刚回答:
下一步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将紧紧围绕2022年北京冬奥、“两区”建设以及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聚焦企业和外籍人士的动态需求,不断优化布局。在现有10个外国人出入境接待场所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推动东城、西城、海淀及各区的外国人出入境服务大厅建设,不断在全市增加覆盖面。升级“两证联办”受理模式、完善配套服务措施,全面构建便捷高效的服务格局,为外籍人士在京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