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上午10点,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举行“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外办、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卫生健康委、西城区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介绍《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规划》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西城区李异副区长介绍服务保障重大国事活动,推进国际文化旅游消费提质增效相关情况:
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交给北京的光荣使命,是落实“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履行“四个服务”职责的必然要求。西城区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近年来,西城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坚持红墙意识,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持续优化国际交往环境,做好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工作;以金融和文化为牵引,前瞻谋划空间布局、重大项目、品牌活动等,不断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记者朋友介绍有关情况。
一是坚持首善标准,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西城区作为国际交往中心核心承载地,始终把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作为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首要任务。近年来,高质量完成“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园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重大国事活动区域内服务保障工作。同时利用特殊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文化、教育、金融资源,高质量接待党宾国宾团组。西城区持续提升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水平,在全市率先制定《重大国际活动服务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1+15+N”常态化服务保障机制,积极打造快速对接、高效有序的常态化运行保障平台。持续加强重点地区环境整治提升,坚持重点项目建设与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能力提升一体推进,打造与长安街、中轴线功能定位相匹配的城市形象与品质。结合疏整促和街区更新,不断挖掘培育优质特色外交外事活动场所。下一步西城区将致力于打造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街区更新和国际交往周边配套环境整治、以金融文化为特色的资源供给和标准化服务流程的“4S”体系。聚焦“两线”“一带”国际交往承载空间,布局相关新基建、新场景、新服务,多点发力打造国际交往活跃、国际化服务完善、国际影响力彰显的国际交往功能核心区。
二是集聚高端要素,金融街论坛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北京金融街自1992年建设至今,集中了国家金融政策、货币政策的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集聚了大量国内外金融机构总部,包括各类金融机构近1900家,总部企业175家,《财富》世界500强总部企业19家,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地位不断深化。2012年,在金融街建设20周年之际,市政府决定在金融街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金融论坛,以进一步扩大金融街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自2020年起,金融街论坛正式升格为国家级、国际性专业论坛,规格和规模达到国内金融专业论坛最高水平。邀请国内外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国际金融机构负责人,国际知名经济专家学者,部分国家和地区驻华使节,实业界企业家等近300名重量级嘉宾出席演讲或研讨。目前,金融街论坛在年会基础上,全年长期持续举办分论坛和沙龙活动,形成了“一主+N分+多沙龙”的框架体系,也正式纳入北京市“两区”“三平台”战略部署,成为北京高质量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专业品牌。按照蔡奇书记、陈吉宁市长关于“常态化办会,把金融街论坛纳入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范畴”相关要求,金融街论坛将继续强化国际交往长效机制,全力服务“两区”建设形成一批重要成果,健全金融街与国际金融城市间常态交流合作机制,积极落实国家金融扩大开放战略部署。
三是深入挖掘资源,区域文化旅游国际形象不断强化。立足区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持续打造以什刹海文化旅游节为主的国际性、特色鲜明的文旅知名品牌,注重活动内容的融合性和带入感,全方位体现集青春时尚、古今通融、国际新潮的魅力西城。发挥非遗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载体作用,举办“东盟文化之旅”等品牌交流活动,通过演出、互动和体验,进一步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认知度。深化“央地合作,优势互补”措施,依托国家大剧院、天桥艺术中心、天桥剧场等国内外一流顶尖演出场所,引入国内外知名文化机构,共同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精品文化演出,形成了中国国际合唱节、中国国际芭蕾演出季、北京天桥音乐剧演出季、老舍戏剧节等一批文化品牌活动。创新展示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加强中外互动。注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领域对外合作,持续举办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展等品牌活动,引进中服免税北京免税店、英国曼联足球俱乐部全球首家“曼联梦剧场”先后落户北京坊。
今后,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西城区将进一步强化国际交往中心核心承载地功能,全方位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开创新局面、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