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服务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打造国际化政务人才队伍”的提案收悉,我们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政务服务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总体情况
我市高度重视外事人才队伍建设。根据《首都外事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首都外事人才”是指在北京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领域,从事涉外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中方复合型人才。国际化政务人才是首都外事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力量。
当前,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进入大抓落实、加速推进的新阶段,《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加强人才支撑的目标任务。近年来,在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和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统筹下,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首都大外事”格局稳固形成,积累了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首都外事干部。同时,通过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主场外交活动的多次历练,储备了一支能够展现北京服务、北京速度、北京形象的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人才团队。
二、工作进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提升首都外事人才治理能力,着力在顶层设计、教育培训、实践锻炼、整合资源四方面下功夫,全方位加强国际交往专业化人才培养,努力为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一)强化顶层设计,不断加强外事工作机制建设,逐步完善“一盘棋”发展格局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高规格编制《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规划》,结合贯彻落实《北京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要求,将首都外事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组织保障的重要内容。
二是推动区级外事工作机制建设。持续推进健全市区级外事体制机制建设,指导督促和协调推动各区建立健全党管外事和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领导体制机制,规范机构设置,加强各区外事干部队伍建设。
(二)多维度教育培养,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本账”培训体系
一是抓牢外语基础培训。着眼于服务首都日益频繁国际交流交往的迫切需要,以市外办为主体,面向首都外事人才,有计划选送优秀高级外语翻译人才参加对外经贸大学等专业高校、新东方英语等知名培训机构举办的高级外语进修班,进一步提升翻译能力。在疫情期间,联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连续两年举办“北京市高级英语翻译人才线上培训班”,邀请外交部资深翻译、外籍翻译专家线上授课,累计参训人数1000余人次。
二是扩大外事培训覆盖面。做深全市领导干部的国际化素养培训,每年举办以“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与国际化素质提升”为主题的全市领导干部培训班,有计划、分层次、有重点、分行业调训首都外事人才,加强国际交往政策动态和实践实务的深入学习。大力实施全市外事系统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支持各区各部门立足自身条件和优势开展外事人才培训项目,共遴选并资助涵盖全市教育、科技、经贸、商务、环保、妇联、共青团系统和各区等100余个培训项目,参训学员8000余人次。
三是创新境外培训手段。充分利用国际化教育资源,支持我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的人才队伍。2017年与英国巴斯大学合作,打造高端翻译“走出去”培训项目,连续三年选拔2-3名我市外事系统优秀专业干部赴巴斯大学参加高级英语翻译境外培训。在疫情期间,邀请2名外籍专家为我市局级领导干部培训班进行专题授课,受到学员广泛好评。
(三)搭建实践平台,依托重大活动锻炼外事人才,“一个库”统筹全市外事人才资源
一是注重在重大斗争一线锻炼外事干部。我市一直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承载地和新时代元首外交的首要舞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北京成功举办了近10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经过多次磨炼摔打,我市已储备一支素质高、本领强、作风硬的主场外交专业保障团队。
二是充分利用人才库储备外事干部。建立重大国际活动服务保障人才库,入库人员主要来自全市各区、部委办局、企事业单位等专兼职外事干部和近年来参与过我市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的人员,涵盖个人信息、教育背景、外语水平等综合情况。充分利用“一张表一看板”等信息化手段进行动态管理,为高质量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打下坚实人才基础。
三是搭建国际化实训平台磨砺外事干部。充分发挥首都国际资源聚集优势,完善国际友城框架内的专业人才交流机制,依托我市国际友城关系网络,通过互派交流、项目合作等方式搭建实践平台,推动友城间经济、社会、文化等重点领域人才的交流合作。用好部市合作机制,持续推荐我市优秀干部到我驻外使领馆挂职锻炼。
(四)统筹全市资源,集聚社会合力,多管齐下久久为功,坚持“一幅图”绘到底
一是用好党校资源。重点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将习近平外交思想作为主体班次必修内容,在领导干部进修一班、进修三班设置“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研修专题,开设“提升领导干部国际交往中的沟通能力(案例教学)”“新时代强化国家主场外交活动服务保障能力(现场教学)”等课程,帮助领导干部提升推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
二是用好宣贯手段。为讲好北京外事故事、传播好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声音,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全媒传播与长效传播相结合。组织新闻发布会,介绍新进展新成就;创新举办“北京国际范儿”短视频大赛,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以小故事反映大变化,深入挖掘培育更多北京外事讲述者;组织“外国记者走进北京”系列参访活动,聚焦“五子联动”讲好首都发展故事,形成广泛支持、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是用好政务服务资源。全部完成435个政务服务大厅的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改造任务,共建设:外语标识标牌7700个、外语办事窗口369个、外语服务交流设施255台、配备外语服务人员349名、组建外语导办团队50支,可以提供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多语种服务,开设“国际人才引进服务专区”,为外籍人士提供更加便利的居留许可、工作许可等服务事项,有效提升了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国际化服务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完善顶层设计,持续统筹首都外事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和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作用,以更大力度统筹首都外事人才资源,加强力量整合,持续巩固首都外事工作“一盘棋”工作格局。加大外事人才的交流力度,进一步打通外事与其他领域融合发展,培养复合型干部队伍。用好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全市外事人才发展现状和亟需解决难点痛点,探索强化人才支撑的有效路径。
(二)创新培训方式,持续提升外事人才国际化素养
拓展培训渠道,丰富全市干部国际化素养培训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力量、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手段,努力做优一批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精品课程。依托具有较强外交外事研究能力的在京高校,带动提升全市关于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研究和教学能力。继续资助一批示范性首都外事人才培训项目,进一步扩大外事培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集中社会资源,精准服务首都国际化发展
注重整合国际政务服务资源,提升涉外事项的办理效能和水平,依托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合力打造更多“国际人才引进服务专区”“国际人才服务大厅”和“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样本。充分利用多媒体渠道,向全社会展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成果,注重用好国际化思维讲好北京故事,不断增强国内外受众对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认知度、接受度和参与度。
感谢您对首都外事人才队伍建设的关心,期待您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结合工作实际研究落实。
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2023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