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项:稳步落实《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专项规划》,围绕“一核、两轴、多板块”空间布局,完善国际交往中心功能体系,加快编制《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规划》,持续提升国际交往环境和配套服务能力。
一是实施重点地区周边环境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南北长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腾退工程及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完成南北长街织女桥东河沿胡同、崇雍大街环境整治提升和西单文化广场升级改造;二是雁栖湖国际会都扩容提升工作稳步推进。雁柏山庄项目自有用地部分主体结构完工。栖湖组团项目全面开工。松秀园组团继续完善前期设计方案;三是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加速推进,已完成主体建设;四是继续落实第四使馆区及其周边区域规划建设。配合外交部落实第四使馆区控规及城市设计导则,坝河滨水空间建设一期(使馆区示范段)和第四使馆区及周边环境整治已完成,继续协调推进道路、轨道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方案研究和建设实施。
第34项:一是统筹全市“云外事”活动,指导全市各区各部门规范有序开展线上国际交往活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对外交往合作;二是巩固友好城市关系,克服疫情影响,开拓友城交流合作新模式。举办我市与新西兰首都惠灵顿结好15周年庆祝活动,参加莫斯科市政府举办的首届智慧城市线上国际论坛和“新冠病毒VS经济:面临全球新挑战的城市”线上论坛。参与爱尔兰都柏林线上“欢乐春节”活动;三是办好一批民间外交品牌活动,指导和支持市妇联、京促会等我市民间主体举办“2021北京国际友好植树活动”“2021年国际妇女节首都中外妇女联谊交流活动”“首都中外家庭共度国际家庭日”“2021年地球一小时北京主场熄灯活动”“中国共产党人与国际友人座谈会”“社会治理 青春先行”中外青年系列对话活动等民间外交品牌活动;四是深度参与国际城市间多边事务,参加“城市20”(Urban 20)协调人会议。与宜可城(ICLEI)、联合国减灾署共同举办韧性城市与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培训项目。参加城市气候领导联盟(C40)举办的中欧绿色与包容复苏线上市长对话会,并在“建筑改造与创新助力气候目标”环节发言。
第35项:一是利用我市境外安全服务平台,全面监测和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外安全形势,加强风险预警和研判。完成《境外安全周报》23期,发布境外快讯 5570条,安全提醒565条,并第一时间向我市重点企业进行推送;二是指导有关基金会对外捐赠防疫物资,开展难民援助项目,加强国际间人道领域交流互动。引导我市企业积极参与“丝路一家亲”行动,在非洲多国开展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举办“欢乐春节走进非洲”主题播映活动,并与当地共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第36项:有序推进京港洽谈会及京澳合作伙伴行动有关筹备工作。与港方保持密切沟通,平稳推进第二十四届京港洽谈会筹备工作,积极加强宣介,明确相关工作机制。稳步推进2021京澳合作伙伴行动、2021年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筹备工作,制定相关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