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北京市区两级国际友好城市达287个 形成遍布全球的国际“朋友圈”;2024年全年接待入境外籍游客321万人次
日期:2025-10-15
来源:新京报
字号:

10月1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际交往中心专场。新京报记者获悉,“十四五”时期,北京新设外资企业超过8000家,累计布局国际学校100余所,启用国际医疗试点机构18家,城市国际化环境显著改善,首都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北京市区两级国际友好城市已增至287个,形成了遍布全球的国际“朋友圈”。北京“两场”在全球航线网络节点中的影响力日益攀升,国际“朋友圈”不断拓展,已构建形成通达五洲、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航线网络体系,通达6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个航点。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十四五”时期新设外资企业超8000家

北京市委外办市政府外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冯剑介绍,“十四五”时期,北京以首善标准成功服务保障了15场国家主场外交和重大国事活动,累计接待国宾和重要外宾近2万人次,规划布局了78个设施项目,新设外资企业超过8000家,累计布局国际学校100余所,启用国际医疗试点机构18家,城市国际化环境显著改善,首都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上个月刚刚发布的《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2025》,北京排名全球第6,连续3年在中国参评城市中保持第一。”冯剑表示,“十四五”期间,北京在全国首创建立元首外交综合服务保障机制,持续健全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长效机制,持续擦亮“北京服务”金字招牌。

冯剑介绍,“十四五”时期,北京出台《北京国际交往中心规划实施指引》,明确承载国际交往功能的重点街区289个、重点乡镇14个、重点优化设施66处、规划新建设施15处,推动国际交往中心功能体系不断向基层延伸。高标准推进重大设施项目建设,雁栖湖国际会都扩容提升,雁柏山庄、栖湖饭店、记者之家建成投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开门迎展,全市室内展览总面积较“十三五”时期翻了近一番。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文化设施外交外事活动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国际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北京“双枢纽”机场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国际门户开放引领功能进一步强化。

“我们制定出台了国际组织落户便利化措施,全球服务贸易联盟、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构落户北京,设立全国首个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在京登记落户国际组织数量增至127家,较‘十三五’末增长了32%。在京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271家,外资研发总部279家,外资企业总量超3.5万家。入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达47家,连续13年居全球城市榜首。”冯剑介绍,北京市区两级国际友好(交流)城市增至287个,形成了遍布全球的国际“朋友圈”。

全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准确率超过99%

冯剑表示,近年来,本市出台《北京城市国际化服务工作方案》,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推出优化支付服务便利化措施,编制《境外初次来京人员城市服务指南》《外国人入境及居留指南》《外国人游北京攻略》。设立“北京服务”机场服务点,为外籍人士提供20余项高频服务。

冯剑称,北京推动外籍人才“两证联办”全覆盖,外国人永居证在20余个领域实现便利化应用,率先实现外资企业开办“全程网办”,发布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首次实现职业资格中外双向互认。颁布《北京市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条例》,上线北京国际版门户网站和英文版微信公众号,编制北京市英文地图,全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准确率超过99%。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外籍人士在京经商、学习、旅游的便利性持续提升。

此外,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副主任杨浚透露,目前,“两园一河”地区启动区项目进展顺利,国际医药创新公园城市设计方案在北京南部地区规划打造连接全球创新资源的医药创新中心。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建设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评审结果出炉,正在进行方案综合优化,标志着实证北京三千年建城史的重大文化工程即将进入实质性深化推进阶段。

力争2030年“两场”旅客吞吐量1.6亿人次以上

“十四五”期间,北京“两场”在全球航线网络节点中的影响力日益攀升,国际“朋友圈”不断拓展,已构建形成通达五洲、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航线网络体系,通达6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个航点,航线覆盖广度全国第一、航班厚度全国第二,首都高水平对外开放及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2024年,北京“两场”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1.17亿人次,时隔5年再次破亿,创历史新高,居全国第二、全球第五。北京口岸全年入出境外籍人员485万人次,同比增长125%;全年接待入境外籍游客321万人次,同比增长188%。货邮吞吐量达到176.95万吨,同比增长30.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91个百分点。

目前,北京通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航点达70个、航线94条,航点数量与航线密度均位居全国城市首位,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员往来与物资运输提供了高效通道。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来现余介绍,北京“两场”作为引领全球科技创新和交流合作的中心枢纽,在全球创新资源集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对接等方面做出了示范表率,吸引了271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户北京,外资研发中心超279家,外资企业增至3.5万家。“十四五”以来,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11%,2024年达到3515亿元。

未来,北京航空枢纽的重点建设任务是什么?来现余介绍,力争到2030年,北京“两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6亿人次以上,货邮吞吐量达到250万吨以上。加快推进航空枢纽重大项目规划建设。“我们将加快推进首都机场提质增效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第一国门’综合保障能力。推动大兴机场卫星厅项目早日开工,满足目标年容量保障需求,增强国际旅客接纳能力。继续完善‘两场’地面集疏运体系建设。”

同时,进一步缩短航班截载和地面滑行时间,提高放行正常率和靠桥率,打造国际航线空铁联运试点产品。不断提高国际中转效能,进一步简化优化通关流程,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增强中转通程联运能力。

此外,还将优化完善“航空+商圈”发展模式,打造航空枢纽消费桥头堡,不断完善入境游服务工作机制,研究筹办空中丝绸之路相关活动,支持企业参与机场商业运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场服务和商业生态。着力培育临空经济新动能,建设引领全球的泛航空总部基地、亚太领先的航空维修基地,强化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巩固扩大跨境医药健康产业集群领先优势,聚力打造民航科教创新基地,持续发展壮大临空智造产业集群。

数说

15场

“十四五”时期,北京以首善标准成功服务保障了15场国家主场外交和重大国事活动,累计接待国宾和重要外宾近2万人次,规划布局了78个设施项目,新设外资企业超过8000家,累计布局国际学校100余所,启用国际医疗试点机构18家。

271家

在京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271家,外资研发总部279家,外资企业总量超3.5万家。入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达47家,连续13年居全球城市榜首。

1.17亿人次

2024年,北京“两场”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1.17亿人次,时隔5年再次破亿,创历史新高,居全国第二、全球第五。北京口岸全年入出境外籍人员485万人次,同比增长125%;全年接待入境外籍游客321万人次,同比增长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