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十四五”时期 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日期:2025-10-15
来源:劳动午报
字号:

10月1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际交往中心专场,介绍“十四五”期间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成果。

五年来,北京以首善标准成功服务保障了15场国家主场外交和重大国事活动,累计接待国宾和重要外宾近2万人次,规划布局了78个设施项目,新设外资企业超过8000家,累计布局国际学校100余所,启用国际医疗试点机构18家。上个月发布的《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2025》,北京排名全球第6,连续3年在中国参评城市中保持第一。

国际交往综合承载能力实现新突破

“十四五”时期,北京持续优化“一核、两轴、多板块”国际交往空间格局,加快推进重点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交往综合承载能力。

北京出台《北京国际交往中心规划实施指引》,明确承载国际交往功能的重点街区289个、重点乡镇14个、重点优化设施66处、规划新建设施15处,推动国际交往中心功能体系不断向基层延伸。天安门地区、中南海周边等传统国事活动重点区域专项整治稳步推进,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的国际交往功能实现提升,结合中轴线申遗保护,持续完善中轴线及其延长线国际交往功能,天坛、正阳门、先农坛等历史文化遗产外事活动场景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第一、二、三使馆区综合整治和第四使馆区规划建设扎实推进。

同时,高标准推进重大设施项目建设,雁栖湖国际会都扩容提升,雁柏山庄、栖湖饭店、记者之家建成投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开门迎展,全市室内展览总面积较“十三五”时期翻了近一番。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文化设施外交外事活动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国际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北京“双枢纽”机场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国际门户开放引领功能进一步强化。

2024年全年接待入境外籍游客321万人次

北京加速释放国际交往中心蕴含的经济能量,下大力气搭平台、畅渠道、聚资源,将对外资源渠道优势转化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着力打造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不断提升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北京文化论坛的国际化水平。

同时,北京积极探索具有国别特色的开放实践,支持北京中德国际合作产业园、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做大做强,累计引入外资及关联企业286家。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世界机器人大会等国际科技及产业交流活动成果丰硕。

用好国家出入境政策红利,北京加快恢复国际跨境人员往来,2024年北京“双枢纽”机场国际及地区航点数量超过120个,北京口岸全年入出境外籍人员485万人次,同比增长125%,全年接待入境外籍游客321万人次,同比增长188%。

形成遍布全球的国际“朋友圈”

“积极巩固老朋友、广交新朋友,为服务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贡献首都力量。”市委外办市政府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北京持续拓展对外交往渠道,提升对外交往质效,市区两级国际友好(交流)城市增至287个,形成了遍布全球的国际“朋友圈”,北京市荣获2024年“国际友好城市杰出贡献奖”。

在疫情期间,北京与这些好朋友、好伙伴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先后向27个国家55个城市和地区捐赠物资,同44个国家83个城市开展抗疫合作,共同筑牢抗击疫情的全球防线。精心打造“北京日”“北京周”等境外活动品牌,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架起了民心相通、交流互鉴的“连心桥”。

北京密切与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城市20”、宜可城等国际组织联系,参与会议议题设置和标准规则制定,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升城市影响力和塑造力。支持在京近700家全国性行业商会协会开展对外交往,北京社会组织积极参加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金砖国家民间社会组织论坛、二十国集团民间社会会议等多边活动,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咨商地位的民间主体累计达26家。

持续提升外籍人士在京经商、学习、旅游便利性

近年来,北京积极筑巢引凤、开渠引水,优化城市国际化环境。出台《北京城市国际化服务工作方案》,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推出优化支付服务便利化措施,编制《境外初次来京人员城市服务指南》《外国人入境及居留指南》《外国人游北京攻略》。设立“北京服务”机场服务点,为外籍人士提供20余项高频便利服务。发布“BEIJING PASS”实现交通出行、景区购票、商超购物“一卡通行”,开通地铁外卡全球“五大卡”拍卡过闸,有效打通了支付、交通、通信等小微堵点。

同时,北京推动外籍人才“两证联办”全覆盖,外国人永居证在20余个领域实现便利化应用,率先实现外资企业开办“全程网办”,发布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首次实现职业资格中外双向互认。颁布《北京市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条例》,上线北京国际版门户网站和英文版微信公众号,编制北京市英文地图。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外籍人士在京经商、学习、旅游的便利性持续提升。

市委外办市政府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十五五”时期,将聚焦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国际交往中心总体目标,坚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两条主线,牢牢扭住功能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两大抓手,持续完善国际交往中心功能体系,为新时代首都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