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上午,“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专场在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市外办、市规自委、市政务服务局、市体育局、海淀区、顺义区相关负责同志将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北京市委外办主任,市政府外办党组书记、主任熊九玲介绍,北京市紧紧围绕“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国际交往中心”这个目标,牢牢扭住“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两条主线,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北京特点的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之路,在服务保障能力、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发展能力、对外交往能力、城市形象塑造能力等五个方面实现了明显提升。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一级巡视员施卫良介绍,伴随着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以重大标志性工程为带动,“一核、两轴、多板块”的国际交往空间新格局加速形成。他介绍了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城市副中心剧院、首都博物馆东馆和城市副中心图书馆三大公共建筑、雁栖湖国际会都为代表的重点项目建设进展。
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琴介绍,北京市为外资企业和外籍人士提供友好便捷、公平透明的政务服务,关注外资企业和外籍人士在京投资、经营、工作、留学、生活、旅游中的点滴需求,推出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德语、日语、韩语等8个语种的国际版网站,制定《提升首都国际化网上服务能力工作方案》,打造集信息发布、公共服务、互动交流于一体的国际化网上服务平台。
北京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杰介绍,北京市连续举办9届“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累计开展各级各类活动3.24万余场,参与人次达6754余万。2022年全市建成30个青少年校外冰雪活动中心,“冰雪运动进校园”实现16个区全覆盖,青少年冬季项目赛事快速发展,冰球俱乐部联赛赛事规模继续保持亚洲第一。2023年,北京市把举办国际体育赛事作为奥运遗产利用、推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此增添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影响力。
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林剑华介绍,2022年经济总量达到10206.9亿元,约占全市1/4,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0%。面向未来,海淀区将继续围绕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工作,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创新举措,充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四区”叠加政策优势,深化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科学城。
北京市顺义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徐晓俊介绍,顺义区航空枢纽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经济实力雄厚、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绿色生态环境优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顺义区将持续深化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着力对标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依托北京天竺综保区、首都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中德产业园和新国展二三期建设,强化航空口岸枢纽和商务会展功能,推动国际高端资源集聚;高水平建设国际人才社区,营造高品质国际交往环境,打造国家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重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