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专场。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主持发布会。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林剑华,北京市顺义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徐晓俊出席发布会,分别介绍海淀区和顺义区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
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林剑华 摄影 杨斌
林剑华说,海淀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加快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在以下两个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在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方面,加强国际科技交流,聚焦中关村论坛,加快推进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主会场建设,高质量筹办平行论坛及配套活动,拓展论坛参会国际阵容,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突出海淀区科技创新生态,弘扬中关村创新精神。围绕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高水平筹办数字贸易发展论坛等系列推介活动,提升海淀区全球招商合作影响力。加大国际研发合作。依托高校、科研院所,聚焦全球前沿产业领域,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大力支持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国际氢能中心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平台建设。发挥友好城市在城市外交主渠道作用。与韩国首尔西大门区、芬兰萨翁林纳市、希腊奥林匹亚市建立了正式友城关系,与日本东京都练马区、美国密歇根州兰辛市等全球多个城市和地区保持密切交往,不断拓展国际创新合作的朋友圈、生态圈。
引聚国际高端资源要素方面,海淀区一是大力引育全球创新人才。实施“海英计划”等系列人才计划、举办“智汇海淀”人才主题周活动、打造国际人才会客厅,加快聚集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梯度合理的国际一流人才体系。二是加大国际创新创业平台引入与建设,近三年来,已累计从海外吸引超过260个创业企业落地海淀,累计培养全球高校院所的1500余名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三是积极加大外资引入。2020年以来,海淀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共计1026家,合同外资额新增57.9亿美元,总计已达258.83亿美元。四是加紧推动中关村综保区建设,目前拟入区项目56个,预计总投资80多亿元,进出口规模预计可达近15亿美元。五是提升涉外公共服务和国际化环境。
“海淀区在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工作的推进中,区域高质量发展也在稳步推进。2022年经济总量达到10206.9亿元,约占全市1/4,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0%。”林剑华介绍说。
北京市顺义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徐晓俊 摄影 杨斌
徐晓俊介绍,顺义区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中有三大突出特点。一是积极营造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优良环境。航空枢纽资源优势突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全球重要的国际枢纽机场,它同时拥有3个航站楼、3条跑道。国际旅客吞吐量最高达到2329万人,是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门户。首都机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提升国际人才流动便利水平。顺义区产业经济实力雄厚,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全市第5。公共服务功能完善。拥有5所大学,多个商圈。绿色生态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全市第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拥有11所顶尖国际学校和国际教育机构。二是推动促进国际高端要素实现集聚发展。享有“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区”等多个平台叠加政策优势。三是重点创新建设国际交往新平台。北京EBD正着力打造一个“会展+临空”双引擎、“商务+消费”双节点、“品质高端+国际领先”的国际会展商务区。新国展二、三期建成后将丰富北京国际交往与商务合作载体。北京中德产业园为国际产业合作搭建了新平台。培育了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空中丝绸之路国际论坛、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北京中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等一系列优质国际活动品牌,营造了国际科创产业交往的良好氛围。
徐晓俊说,顺义区将持续深化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着力对标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依托北京天竺综保区、首都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中德产业园和新国展二三期建设,强化航空口岸枢纽和商务会展功能,推动国际高端资源集聚;高水平建设国际人才社区,营造高品质国际交往环境,打造国家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重要门户。
(记者:焦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