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发布会实录:“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专场记者提问
日期:2023-06-26
来源:“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专场
字号:

“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专场.jpg

6月26日上午10点,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举行“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专场,市外办、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政务服务局、市体育局、海淀区、顺义区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请问熊主任,我们注意到,您刚才在介绍国际交往中心有关工作的时候多次提及国际组织,请问北京市在吸引国际组织落户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和进展?今后还将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熊九玲回答:

国际组织是国际交流合作的多边平台,所以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应有之义,就是要大力吸引和集聚国际组织。2019年,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领导小组成立时,专门设立了国际组织专项工作组,统筹推动吸引和集聚国际组织这项工作。比如说,空间上在哪儿规划,给国际组织人员、机构哪些方面的政策支持。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去年4月出台了北京吸引国际组织落户的八项措施,都是实实在在、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措施。比如说,为国际组织到北京落户运行提供“一站式”咨询服务和免税资格认定,为国际组织员工在人才引进和就医、住房等方面提供便利。这是全国第一个涵盖国际组织落户运行全链条的便利政策包。一年多来,政策落地成效明显,我们看了一下数字,现在跟2019年国际组织专项工作组成立时相比,在京的国际组织增加了28家,增幅达到33%,应该说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但这仍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北京要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就要有国际组织集聚,要有大批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性社会团体,以及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代表机构,这三大类组织我们都要大力吸引。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中央单位的指导支持,用足用好现有的八项政策,也希望各位媒体朋友继续关注,有这方面的信息也欢迎跟我们沟通交流。我们争取把更多符合北京城市战略定位、能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国际组织引聚到北京。

国际在线记者:朱琴局长您好,刚刚您提到正在开展的“外国人走流程”“外资企业跑程序”,提供集成场景服务,请问您能够就这一点展开讲一讲吗?

朱琴回答:

我们和“外籍人士一起走流程”和“外资企业一起跑程序”,主要就是想从他们的视角设身处地到一线去体验我们的服务细节,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升服务。

我们针对需求量大、关联性强的政务服务事项,在本市“一件事”集成办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围绕外资企业设立、入资增资、贷款、申请专利、设立研发中心,以及外籍人士普遍关注的护照遗失、签证补办、工作、就医、购房、办理乘车卡、银行卡等一系列的场景,通过关联事项、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等方式,集成提供清晰的服务指引,优化的服务流程和便捷的服务入口,目的就是让外资企业和外籍人士在北京办事更加方便。

北京日报记者:请问陈杰副局长,您刚才提到今年北京市将举办39项国际体育赛事,请问您,对未来国际体育赛事的规划还有什么设想?

陈杰回答:

举办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做好后冬奥文章”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服务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内容。实际上北京成为“双奥城市”以后,有很多国际一流的体育场馆。同时,我们也和国际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具备较强的办赛能力和丰富的办赛经验,这也为我们申办举办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下一步,我们要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的沟通与合作,进一步充分利用北京场馆、人才等双奥遗产,申办举办更多的国际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

一是我们要做精做强北京已有的国际赛事。比如说北京马拉松,这个赛事已经有40年的历史;中国网球公开赛,已经有20年的历史。除此,我们还有国际雪联的单板和跳台的一些赛事,这也是举办多年了。这些赛事是在北京、在京传统的国际高水平赛事,所以我们要把这些赛事给做精,彰显北京赛事的魅力。

二是积极申办国际冰雪赛事。截止到目前,我们已经申办2024年到2027年期间9项国际滑联赛历赛事。这个近期已经向社会公布,国际组织已经公布了。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申办国际雪联高山滑雪世界杯和车橇世界杯等高水平的国际冰雪赛事,这两个赛事都在北京冬奥会时的延庆赛区。所以我们力争每个冬奥场馆都有1项国际冰雪赛历赛事落户。

三是我们积极申办国际顶级单项赛事。目前我们全力申办2027世界田径锦标赛,北京市已经正式向国际田联提出了办赛申请,后续将持续对接国际田联做好申办材料以及来京考察的一些相关工作。

四是鼓励举办高水平国际商业赛事。我们在这方面要搭建一些桥梁,整合一些资源,围绕着足球、篮球,篮球里也包括三对三,还有冰球这些项目,积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国际商业赛事。

五是积极举办群众性国际体育赛事。这里面我们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等作用,扩大国际高水平大众赛事供给,进一步丰富赛事内容,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中国日报记者:想请问徐副区长,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作为北京市首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示范区,在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顺义区对建设示范区有什么样的计划和安排?

徐晓俊回答:

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的获批,为顺义区进一步推动贸易促进、贸易创新,推动我国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提供了新机遇、新契机。顺义区将落实示范区的建设要求,强化贸易促进和贸易创新功能:

一是推动建设世界级的航空枢纽,着力发展航空器、航材、医药产品等特色进口贸易。

二是建设空港型国家级物流枢纽,促进空港口岸转型升级。

三是落实自贸区政策功能创新安排,打造双枢纽国际消费桥头堡。

四是建设北京EBD,着力发展国际会展、货运服务贸易,加快建成具有首都特色和引领带动作用的示范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连接点,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新平台。

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中心记者:谢谢主持人。我的问题提给林副区长,您刚才也介绍了有一些标志性的项目落户海淀,近年来海淀区在外资项目引进方面都采取了什么样的举措?

林剑华回答:

海淀区主要是聚焦“优服务、搭平台、促便利”,从这几个方面多措并举,不断促进外资稳中提质。今年1-4月份,海淀区新设外资企业113家,实际利用外资34.47亿美元,占到全市的57.7%。这三个方面的工作也简要介绍一下。

一是优服务。提升“管家式”服务水平,今年以来,通过各种形式已经对接外资企业600余家次,并积极联动各相关部门,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急难愁盼”。

二是搭平台。线上线下举办招商推介活动,今年已举办宣传推介活动13次,成功举办了“智投海淀·领航未来”国际投资推介会,来自欧美,包括中东的很多顶级投资机构负责人都参加了。通过中关村论坛、服贸会等平台大力推介海淀区营商环境、产业优势和外资的引进政策,吸引企业来海淀投资。

三是促便利。大力加大各级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制作了《海淀区外商投资指引》《海淀“两区”招商地图》《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招商投资指南》等政策集,来积极宣传推介海淀。2020年以来,已累计举办60场政策宣讲会,覆盖企业6000余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