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砖怀旧、大跨空间现代,一座新旧交融的国际设计新地标,正式亮相于城市副中心。11月23日,位于张家湾设计小镇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项目,迎来封顶封围的关键节点,昔日老工业厂房在“腾笼换鸟”后实现新生。
北京国际设计周于2009年北京世界设计大会之际首次举办,做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重大项目之一,目前已成为北京重要的年度国际文化活动。然而,历届精品与每年设计新品却缺少集中展示空间。为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决定在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张家湾设计小镇,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便定落户于此,由原北泡轻钢厂区的夹芯板车间改造而成。
北京建工集团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项目负责人相虎介绍,改造后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项目,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结构,是张家湾设计小镇片区体量最大的更新改造工程。由于厂房结构从一层增加至三层,钢结构跨度从过去的6米增加至最大24米,基于荷载要求,项目团队需要在利旧基础上对原主体框架结构进行加固。
留住老工业记忆的体现,则是建筑东、北立面的红砖幕墙,由6.2万块手工陶土砖构成,每块手工陶土砖的尺寸为长280毫米、宽50毫米、高50毫米。光影之下,仿佛从旧时光中走来的红砖幕墙,既呼应了北泡轻钢厂区现存的红砖建筑,也表达了对张家湾工业历史的尊重,却也对施工工艺提出了极高要求。慢工出细活。28天的时间,老师傅们以匠人的态度,一块一块将陶土砖砌筑就位,一个人一天只能砌筑约2.5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项目还应用了地源热泵系统,1台热泵机组与150余根管道成为建筑内部能源供应的“生命线”,开阔的室内空间可以在低能耗下实现冬暖夏凉。
据了解,北泡轻钢厂区将分三期建设。一期为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项目,计划明年4月全面完工;二期位于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北侧,为老厂区配套用房,改造后将兼具办公和商业用途;三期还要建设下沉广场,融入毯式街区整体规划。
整个厂区建成后,将提供会议论坛、陈列收藏、展览展示等服务。设计周期间,这里将打造最大的户外展览场地;日常将开展设计类主题活动,带动张家湾设计小镇成为北京文化新地标。
(记者:赵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