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新闻发布会召开,市政府外办副主任于海永介绍,本市编制《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专项规划》,出台《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2年)》,明确了48项硬件项目和30项软件任务。
出台行动计划 明确48项硬件项目和30项软件任务
于海永从六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是顶层设计加快完善。持续深化对国际交往中心的认识,提出要强化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国际高端要素集聚承载、北京开放发展动力支撑、城市对外交往示范引领等“四个功能”,重点打造常态化运行保障、标准化资源供给、多元化要素集聚、立体化交流合作、便利化公共服务、品牌化城市推介等“六个平台”,由此确立了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理论框架,取得了重大突破。
以此为基础,编制《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专项规划》,确定了“一核、两轴、多板块”的空间布局,擘画了未来15年的发展蓝图。出台《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2年)》,明确了48项硬件项目和30项软件任务,清晰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
《雁栖湖国际会都控规方案》编制完成
于海永介绍,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将雁栖湖国际会都、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和第四使馆区等项目作为现阶段工作重点。按照服务国家顶层国际交往、可举办全流程主场外交活动核心承载区的功能定位,扎实推进雁栖湖国际会都扩容提升。目前《雁栖湖国际会都控规方案》编制完成,雁柏山庄主体结构施工验收,栖湖组团项目加速推进,环湖设施提级改造取得成效。立足打造新的国际交往“会客厅”,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主体结构已经封顶,预计明年投入使用。
高标准规划建设第四使馆区,《第四使馆区控规及城市设计》启动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周边环境整治有序推进,加快建设活力、时尚、高品质国际化街区,推进打造“第二个三里屯”。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新国展二三期、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冬奥会场馆等进展顺利,国际交往功能设施体系不断健全。
加快建设望京等8个国际人才社区
于海永介绍,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京举办的重大国事活动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对服务保障工作和城市运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本市在总结成熟经验做法基础上,出台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常态化工作机制,为改进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国际高端要素加速集聚。积极争取中央政策支持,加快推动一批符合本市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国际组织落户。持续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完善政策配套,一批跨国公司总部在京设立研发中心、结算中心等。
国际化环境持续改善。实施国际学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工建设10所国际学校,推动出台《北京市国际医疗服务发展改革创新工作方案》,北京协和医院等8家国际医疗服务试点全面启动。加快建设望京、中关村大街、未来科学城等8个国际人才社区。
业态创新持续涌现。及时推出恢复城市国际商贸形象推介一揽子措施,随着新业态新模式逆势成长,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开放、新服务也应运而生,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势头强劲,成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新支点新引擎。
(记者 李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