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1月1日,《北京市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条例》正式施行,为全市依法推进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提供了有力依据。全市各区、各行业主管部门严格按照《条例》要求,有序推进落实,取得积极成效。
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北京外事”特推出“实施《北京市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条例》”专题,集中展示北京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工作进展和成效,服务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
为落实《北京市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条例》,海淀区坚持“依法规范、聚焦重点、优化服务、全面覆盖、广泛参与”,着力优化国际交往语言环境。
一、坚持依法规范,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一是加强统筹谋划。区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领导小组将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纳入工作要点及重点任务清单。二是加强协同合作。区外办与城管执法局联合印发《条例》执法工作方案,依法促进国际交往语言环境提升。
二、坚持聚焦重点,做好冬奥服务保障
一是建立外语人才储备库。服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建立包含335名干部的外语人才储备库,全力投入冬奥测试赛服务保障。二是开展冬奥涉外服务保障培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对首都体育馆和五棵松体育中心运行团队、接待饭店等相关队伍80余人开展涉外服务保障培训。三是把关涉奥外语材料。对《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赛事公告》、冬奥签约酒店接待手册等材料外语版进行前置审核。
涉外服务保障培训
三、坚持优化服务,推进外语便利化举措
一是提升双语政策信息可及性。完善区政府门户网站外语版建设管理,实现创业服务、生活指南、社会交往等信息在线查阅功能;区“两区”办发布《海淀区外商投资指引》中英文版,便利在海淀投资、工作、生活等最新政策查询;“海淀外事”微信公众号改版升级,增加双语信息发布频次。二是强化政务服务便利度。海淀区政务服务中心新增外语标识273块,整改外语标识600余块;设置外语咨询窗口1个,配备外语服务人员4名,提供外语服务1033人次,持续提升外语服务水平。
四、坚持全面覆盖,规范外语标识
一是开展全面自查整改。制定《2022年海淀区规范公共场所外语标识工作方案》,围绕五类重点公共场所确定年度工作任务33项,累计检查外语标识1000余条,整改350余条。二是夯实日常监督检查。对新世纪日航酒店等7家冬奥签约酒店、紫竹院公园等10家文化旅游场所、地铁10号线牡丹园站等6个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北京西站下沉广场等3处应急避难场所、中关村壹号等4处大型国际活动承办和接待场所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57条不规范外语标识进行挂账督办、动态核销。三是加强靶向管理。加大重点项目重点场所保障力度,支持五棵松体育馆和首都体育馆整改外语标识17条267块,五棵松冰球馆新设外语标识39条1269块。四是做好前置审核。审核中关村科学城(海淀区)规划展览馆、龙徽1910文化创意产业园、海淀区人才服务中心等场所的新增外语标识,确保准确规范。
外语标识检查
五、坚持广泛参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做好《条例》宣传推广。向海淀区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相关部门和街镇印发《条例》,多种形式开展宣介。二是动员公众积极参与。积极参与“外语标识全民纠错月”活动。在“海淀外事”微信公众号内设置“英语标识纠错”栏目,发动公众共同规范错误外语标识,在全区营造共建共享国际交往语言环境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