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来华参加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的国际友好人士走进城市副中心,泛舟大运河,打卡三大文化建筑,深入探索这座正在加速崛起的“未来之城”,感受北京生机勃勃的发展脉动。
用脚步丈量绿色
来到城市副中心,深绿、浅绿、碧绿各种绿色直入眼帘。绿色也成为国际友好人士对城市副中心的第一印象。漫步北运河沿岸步道,天高云阔、碧水如练,不时有水鸟从上空掠过,“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画卷跃然眼前让国际友好人士啧啧称赞。以远处灵动优美的千荷泻露桥为背景,国际友人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记录下美丽的瞬间。
城市副中心是“长”在森林里的城市。400余公里绿道纵贯南北,8个万亩森林公园串联东西,基本形成了“两带、一环、一心”的绿色空间格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了解到副中心致力于绿色发展,成为北京市首个平原地区国家森林城市,并积极打造生态乐活的宜居环境,举办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大运河国际帆船赛、北京端午龙舟赛、无限音乐节等特色活动等情况,国际友好人士纷纷点赞。
“(这里)就像我的家乡,河流是如此的清澈美丽。”密克罗尼西亚中国友好协会代会长、波纳佩州议会副议长麦加里·米盖尔赞道:“北京是一座令人惊叹的城市,每年都在蓬勃发展,是国际社会学习科技创新和发展经验的典范。”
用眼睛见证发展
通州位于京杭大运河北首,作为漕运重地,南来北往客商云集,以“万舟骈集”享誉海内。国际友好人士乘船沿北运河顺流而下。运河商务区、综合交通枢纽、行政办公区等沿岸建筑一览无余,城市副中心的活力画卷徐徐铺展。
“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近年来,城市副中心年均投资额跃升至千亿元,环球度假区、东六环入地改造、综合交通枢纽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企业总部鳞次栉比、都市天际线日新月异,随处可见生机勃勃的发展图景,一座现代化的“千年之城”正拔节生长。
“每次来北京都会看到新建筑、新技术,以及这座伟大城市展现出的新特质。像城市副中心这样的新城区,不仅展示了现代化与科技创新成就,还反映了北京在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领导力,是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参访完城市副中心,斯洛文尼亚前总统、世界领袖联盟原主席、国际行动理事会会员达尼洛·图尔克表示。
在北运河岸边的北京“两区”会客厅,国际友好人士详细了解城市副中心聚焦新质生产力,加快创新发展,重点打造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先进制造、商务服务等产业集群的规划建设情况。他们纷纷表示,对城市副中心文旅商体融合发展,打造运河商务区等印象深刻。
“在我眼里,这就是‘新北京’。”泰国前副总理、泰国—中国友好协会会长功·塔帕朗西认为城市副中心是观察北京发展的一个范例,“它展示了政府如何通过科学的、前瞻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实现城市的有序成长壮大,同时还让市民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
用心感受文化
大运河联通南北、贯穿今古,大运河文化熠熠生辉。2014年,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年来,北京市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大运河为设计灵感的三大文化设施——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于2023年底惊艳亮相,迅速成为城市副中心新的文化地标。
掩映在森林中的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既是建筑上的杰作、文化的宝库,也让市民群众就近享受到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漂亮的现代建筑、优美的生态环境,背后都能看到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城市景象引人入胜,令人印象深刻”“北京发生了巨大的发展变化,这里是国际社会向中国学习的一个窗口”…… 在“运河之舟”“森林书苑”“文化粮仓”间漫步,外国友人们一边拍照留念,一边连连赞叹。
博茨瓦纳—中国友好协会会长普索·哈博罗内已经是第十次来到北京,在他看来,民间外交具有独特作用,组织这样的参访活动对于密切人文交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很有必要,“尊重彼此国家的文化和不同民族的文明,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知道双方都在想什么、做什么,才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深厚友谊。”
一路参访、一路观察、一路交流,国际友好人士们亲身感受北京蓬勃发展带来的合作新机遇,分享以助力国家友好、增进人民友谊的新思考。
“诚挚欢迎各国友人和机构共享北京发展机遇,共促各领域务实合作,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美好生活。”这是来自北京的诚挚邀约。
(根据北京日报相关消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