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中轴线及其延长线国际交往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起到积极作用
日期:2025-10-15
来源:北京发布
字号:

发布会图.png

▲10月1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际交往中心专场。市委外办市政府外办、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务和数据局、朝阳区、北辰集团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隗斌主持。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副主任杨浚:

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工作。“十四五”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先后组织编制《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专项规划》和《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规划》,明确了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战略任务、功能体系和空间布局,擘画了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发展蓝图。在此基础上又于2025年3月印发实施《北京国际交往中心规划实施指引》,进一步为扎实推进国际交往重点区域与设施规划建设提供坚实规划支撑。下面我从两个方面介绍有关情况:

一、印发实施《专项规划》,以“一核、两轴、多板块”空间格局为引领打造国际交往亮点区域和设施

首都功能核心区围绕天安门广场、故宫等传统国事活动场所,加强重点地区综合环境整治,推动庆成宫、神乐署等设施的活化利用,提供更多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新时代风貌的国际交往场所和环境。

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国际交往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增进中外民心相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向世界充分展现北京独有的壮美空间秩序、极富韵律的城市空间格局和东方建筑美学价值。北中轴地区的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建成,成功保障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全球妇女峰会等重要外交外事活动。南中轴地区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对外开放,形成中轴线上“北有奥森、南有南森”新格局。大红门博物馆群一期整体规划方案制定出台,大国文化会客厅建设加快推进。长安街西端的首钢园伴随冬奥会、服贸会等一系列大型活动的举办,已成为国际交往功能的重要承载区。在北京CBD商务中心区带动下,国际交往功能从朝阳区向更东侧的城市副中心延展。

东部地区,第四使馆区外交用地完成划拨手续办理,外围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实现18公里滨水绿道全线贯通,成为中外人文交流、民间交往的“靓丽新名片”。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建成投用,成功举办“爱在阳光下”——中非儿童手拉手夏令营活动。首都国际会展中心(新国展二期)正式投入运营,成为北京现代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展示窗口。

北部地区,雁栖湖国际会都扎实推进扩容提升,在举办APEC会议、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基础上,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保障任务,截至2024年底成功举办G20能源部长会议、世界大学校长论坛等活动2.5万场次,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预计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将作为长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和八达岭高峰论坛永久会址。

西部地区,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作为中关村论坛的永久会址已经成为汇集科技论坛、展览展示、技术交易及成果发布等复合功能为一体的高水平国际前沿科技交流平台。故宫博物院北院区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建成后将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具有故宫特色的文化展览空间。

南部地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通航6年,通达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深度融入“空中丝绸之路”,国际交通枢纽客货运能力与航空资源配置进一步增强。大兴机场临空区规划建设抓紧推进,横跨京冀两地的综合保税区控规获批并已经建成封关运行,会展片区规划综合实施方案获批。

二、深化规划实施指引,不断强化国际交往功能布局的空间逐级保障

为进一步推动国际交往中心功能体系与空间规划衔接融合,规划实施指引将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任务要求细化分解到各区、各乡镇街道,推动各区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将国际交往功能建设与本区发展定位融合衔接,通过发挥各区各乡镇合力作用,共同努力不断提升国际交往服务能力,促进高水平开放发展。

一方面,实施指引以规划街区为基本单元前瞻性统筹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布局。首次明确289个国际交往功能承载重点街区和14个重点乡镇,进一步强化空间承载、交通体系等支撑保障。以金盏中区街区控规为例,结合第四使馆区建设,通过布局国际组织集聚区,完善国际教育、医疗等配套资源,提升打造“第二个三里屯”国际交往新场景。另一方面,以实施指引为抓手精细化引导国际交往中心设施建设。依托重要会议会展、文化设施、风景名胜、商业空间等,推动“平会结合”功能提升,通过建立重点设施协同推进机制,在方案设计、建设实施和运营管理中充分融入外交外事活动需求,培育打造更多高品质、特色化外事活动空间。

目前,“两园一河”地区启动区项目进展顺利,国际医药创新公园城市设计方案在北京南部地区规划打造连接全球创新资源的医药创新中心。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建设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评审结果出炉,正在进行方案综合优化,标志着实证北京三千年建城史的重大文化工程即将进入实质性深化推进阶段。下一步我们还会以规划街区为基本单元统筹谋划和推动建设更多国际交往亮点项目和设施。

回顾“十四五”,北京全面加强国际交往重要设施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重大外交外事活动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十五五”时期,我市将继续坚持规划引领,持续完善“一核、两轴、多板块”国际交往空间格局,打好文化牌,提升国际范儿,弘扬中国风,打造多元国际交往场景,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首都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