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3月28日,在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民间外交专题会上,首都师范大学作民间外交工作典型发言。让我们一起分享首都师范大学的精彩故事,感受民间外交的魅力。
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也是北京市最早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高校之一。近年来,首都师范大学积极参与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有力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做好文化传播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推进中外民心相通。
一、以文交友,服务国家总体外交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李玉民教授翻译的法国文学名著《三个火枪手》及精选出的十余本其他汉译法国文学名著,作为赠送给马克龙总统的礼品,成为中法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见证。
李玉民教授翻译的《三个火枪手》
2024年4月29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塞尔维亚前夕,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首届中国和塞尔维亚文化交流论坛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来自中塞两国约50名专家学者、政府及行业代表齐聚一堂,探讨中塞文化交流的发展历程、中塞文明对话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塞人文交流新机遇。
首届中国和塞尔维亚文化交流论坛
2024年5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夫人雷沃伊共同参观了首都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的匈中双语学校独立孔子课堂,并观摩了中文语言课和剪纸、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课。
彭丽媛教授访问匈中双语学校
匈中双语学校独立孔子课堂的学生胡灵月和宋智孝曾在2023年致信习近平主席,讲述她们学习中文12年的感受和到中国留学的强烈愿望。现在,这两名学生和其他匈牙利同学已来到首都师范大学学习,立志成为传承发扬中匈友好事业的使者。
匈中双语学校两名致信学生胡灵月(右)和宋智孝(左)
二、以文化人,推进中外民心相通
首都师范大学与威尼斯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举办汉服巡游活动
首都师范大学创办的孔子学院和独立孔子课堂遍及四大洲,2007年以来已累计培养海外学生13万余人,组织各类活动8千余次,在所在国家和地区反响积极,成为增进友谊,携手各国青年共绘“美美与共”文化长卷的驿站和桥梁。
培养海外中文教师
首都师范大学还大力开展海外中文教师培养,2018年以来,累计为41个国家培训中文教师4500人次,积极回应海外民众学习中文的热情,鼓励他们发挥桥梁作用,讲好中国故事、北京故事。学校3名资深汉语教育专家多次担任美国、加拿大等国国家级汉语顾问,在派驻国开展中文教师培训以及课程标准设计,为国际中文教育推广贡献力量。
三、以智启航,助力北京国际化人才培养
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参与国际组织多主题工作坊
首都师范大学高标准打造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师生在国际组织及国际学术联盟任职或实习400多人次,受到各方充分肯定。
克罗地亚前总统科琳达·格拉巴尔·基塔罗维奇(Kolinda Grabar-Kitarović)(左二)一行受邀来国别区域研究院访问
校国别区域研究院集聚斯拉夫研究等领域的优秀人才,深耕巴尔干地区国家,积极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中东欧合作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