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城市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参照系”——专家学者谈《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2024》
日期:2024-08-05
来源:北京外办、BRTV国际传播
字号:

编者按:

7月31日,《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2024》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会上,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德勤中国联合发布了《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2024》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发表主旨演讲,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北京市委外办市政府外办主任熊九玲、世界旅游联盟主席张旭、法国驻华使馆总领事华继永(Guillaume ROY)等先后发表致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白雅婷(Beate Trankmann)、德勤亚太首席战略与创新官谭瑞(Thierry Delmarcelle)发表视频致辞,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杨永恒介绍报告内容,德勤中国副主席施能自介绍联合科研情况。

现将专家学者发言观点摘编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这份报告具有独特而重要的视角,较为精准刻画了一个城市的国际交往能力,能够帮助各城市更好地认识自身,同时增加外界对城市的多维度了解。下一步,可以基于报告分析结果,区分不可变、可以变和应当变的维度,帮助城市政府识别提升国际交往能力的重点方向。未来的年度报告可以根据发展难点和热点,每年聚焦一个主题,重点探讨对城市进步、市民福利、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领域。

世界旅游联盟主席、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张旭:国际交往中心指数报告的持续发布,为政府管理者和公共政策实践者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和规划提供了参考,也体现了清华大学作为“国之重器”的高站位与大格局。世界旅游联盟作为中国发起的非政府国际组织,以“旅游让世界和生活更美好”为宗旨,致力于推动全球旅游业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治。世界旅游联盟愿与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共同努力,立足中国,胸怀世界,为推动国际交往中心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贡献力量。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当今世界是一个高度融合、互联互通的世界,虽然国际格局复杂多变,地缘动荡和大国竞争日趋激烈,但经历了疫情考验的国际交往依然活跃。针对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开展持续的评价研究,有利于深刻把握国际交往中心城市的基本特征、发展特色和演进趋势,对于后疫情时代快速恢复城市国际交往功能、对冲逆全球化思潮的不利影响、促进全球合作与世界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发展规划研究院持续开展相关工作,建立起常态化编制发布机制,努力形成品牌和特色,为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推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持续贡献。

北京市委外办市政府外办主任熊九玲: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日益加深,国际交往中心城市越来越成为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重要节点。北京市牢牢把握“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持续优化提升国际交往功能,全面释放国际交往活力。下一步,北京市外事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更加奋发有为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更高水平城市国际化助力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法国驻华使馆总领事华继永(Bertrand Lortholary):对全球不同城市进行综合客观的国际比较,富有价值且极具挑战性,研究团队的成果展现了创新性和开创性。巴黎和北京互为友好城市,近年来在城市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连续两年在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排名中位居前列。希望未来双方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提升城市发展水平。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白雅婷(Beate Trankmann):联合国始终高度重视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报告提出的评估框架有助于深刻理解城市发展方向,推动世界城市间的交流,也为城市发展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案例和智慧。

德勤亚太首席战略与创新官谭瑞(Thierry Delmarcelle):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在弥合全球分歧、促进和平与繁荣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字技术集成、提升城市韧性、营造包容环境以及加强全球合作,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展望未来,随着我们所处的时代复杂性加剧,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应继续加强互联和协作,共同站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和促进世界发展的最前沿。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杨永恒:本轮研究揭示了国际交往中心城市的新特征:一是疫情后复苏进程较快的城市此次排名提升幅度较大,尤其是在国际直航航班恢复和入境游旅客数量增长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二是数字联通能力对于对冲疫情影响和提升国际影响力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三是地缘政治矛盾和地区冲突削弱了部分城市国际交往能力,但也使得北京、开罗、巴黎等城市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斡旋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展望未来,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应更加重视打造自身特色魅力;处理好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营造开放、包容、创新、韧性和可持续的城市氛围;提升数字化生存和交往能力,丰富国际交往的模式和样态;构建高效联通的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合作网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德勤中国副主席施能自: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填补了从国际交往视角看一个城市发展国际影响力的空白。报告提出,城市需主动布局以保障可持续的国际影响力。从“三力”模型来看,绿色发展、低碳转型提升城市吸引力,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影响力,数字网络提升城市联通力。近年来,北京市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成就显著,国际营商环境全面优化,绿色发展深入推进,为城市国际化建设发展提供了崭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