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北京市外办联合北京广播电视台,共同制作推出全国首部地方民间外交专题片《北京民间交往风采录》,从北京“长城友谊奖”获得者、在京留学生、志愿者、公益组织等参与者、亲历者的视角,讲述北京民间外交工作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的故事、促进中外民心相通的故事和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架设友谊和互助的桥梁,增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北京民间外交的正能量、暖色调故事。
开放合作 共同发展
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是北京民间外交的历史使命。北京民间外交紧紧围绕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调动资源、拓宽渠道,搭建更多的对外交往、经贸交流和产业合作平台,吸引国际人才参与北京建设,为北京率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
万里为邻,北京已经与51个国家的55个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随着“一带一路”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北京依托友城渠道,建立多双边合作机制,推动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在此框架下,北京市人民团体和在京高校发挥资源优势,拓展渠道,对接需求,创新专业领域合作网络。2017年,旅游院校联盟成立以来,联盟影响力不断扩大。2023年9月,中国-中东欧旅游院校联盟开展“钢铁友谊”工作坊,对塞尔维亚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线上培训,促进中塞旅游行业的发展。
2023年11月,第十六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对推动新时代中拉关系行稳致远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具有积极意义。北京市贸促会围绕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经贸合作,广泛联系海内外工商界,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织密服务企业网,为推动北京市民间对外交往贡献力量。
目前700多家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外事工作由北京市实行属地化管理。如何引导各协会商会充分发挥资源和专业优势,以民间身份积极有效开展对外交往,立足北京实现发展的新机遇,成为了北京民间外交的重要工作。北汽国际公司成立早期就成为了机电商会的会员单位,多年来一直与机电商会汽车分会保持着良好的业务沟通关系。北汽汽车作为中国汽车行业骨干力量、最早“走出去”的车企之一,搭乘“一带一路”的东风,驶入出海“快车道”。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搭建对外高端平台,拓展对外联络渠道,服务企业走出去,服务北京高质量发展。一批在京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发挥人才、渠道、平台等优势,深度融入北京高水平开放发展新格局。
北京民间外交也在产业园区里开花结果,以开放优环境、以开放促发展的北京中德产业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里是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的主要承载地,已有奔驰、博世90等多家德资企业入驻发展,全年产值规模达到300亿元人民币,实现智能制造与高端服务融合发展,成为德企创新发展的理想之地。园区成立了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协会等民间组织,协助北京中德产业园,发挥产业园国际化优势,更多的集聚资源及力量,为园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吸引优质企业。2023年11月,举办了以“联合创新 融合发展”为主题的北京中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进一步提升了产业园知名度与影响力。
园区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德国人珍妮和张鼎然夫妇创办了中德文化交流机构,在产业园的支持下,他们为驻华德企搭建文化和商务交流的桥梁。中德产业园不断穿针引线,对接新领域新合作,扩大产业园的朋友圈。北京中德产业园将被打造成中德经济技术合作的示范园区,成为新时代北京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北京正全力以赴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相关机构组织持续创新优化国际人才引进服务举措,不断扩大在京外籍人才民间交往,发挥这些“民间外交官”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外籍人才来京创业发展。在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的支持下,马赫的公司帮助在华外籍人才了解中国的政策和营商环境,感受在中国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通过举办“机会实验室”和建立“国际校友人才联盟”,马赫为在京的外国留学生提供服务,发挥在京外籍人才创新创业动能。
为打造国际友人在京交流、联谊和互学互助平台,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优化外籍人才工作环境,北京环球英才交流促进会创建了“国际友人的北京之家”和“外国专家书屋”等平台。持续建设“国际友人的北京之家”,增强国际人才的归属感、幸福感;打造“外国专家书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全球英才聚创北京,建设人才济济的首善之地。
北京民间外交积极发挥民间优势,开展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的对外交往活动,营造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的国际合作交流环境,不断开创新局面、开辟新境界,为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都篇章贡献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