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北京日报:北京,一座让人感到惊喜的城市
日期:2023-11-21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1.jpg

比利时驻华大使安博宁

努力学汉语、到工体看球、参观颐和园、徒步爬长城……今年8月刚刚履新的比利时驻华大使安博宁,在繁忙工作之余,正在努力了解北京文化、融入北京生活。作为骑行爱好者的他,也会来一次“刷街”,在骑行中细细感知。在他看来,北京,是一座让人感到惊喜的城市。

很高兴看到自行车“回归”骑行风靡

刚到北京,安博宁就发现这里比自己预想中要绿得多,到处都是树木和鸟儿。这一惊喜,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初印象。

“我喜欢鸟,在比利时,我是一名观鸟者。”让这位大使惊喜的是,“北京鸟类种类非常丰富,在比利时几乎消失的树麻雀在这里随处可见。河道水质也很好,我沿着亮马河散步,经常看到市民在河边钓鱼。”

古老与现代、宁静与热闹。北京的多面性让安博宁印象深刻。他惊讶到,在这座有着近2200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里,很多街巷、胡同却一点都不喧嚣,安静得不像是一个人口密集的首都城市。但当你驾车驶上三环,周边高高耸立的摩天大楼,身旁川流不息又井然有序的车辆,又时刻提醒你正身处在一个现代化大都市。

在北京工作生活三个多月,热爱骑行的安博宁还欣喜地注意到自行车又“回归”了,骑行的人又变多了。1997年,他第一次到北京,印象中大街小巷都是骑自行车的人群,后来了解到数量有所减少,如今再回北京,很高兴又看到骑行风靡。

于北京而言,彼时与现在,骑行的内涵已发生深刻变化。过去,它是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市民生活出行最重要的交通方式,如今则不仅是一种绿色出行方式,更是时尚现代的潮流运动。

在比利时,自行车也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说到这里,安博宁翻开一本比利时画册,指着一篇题为《骑行:在这里是一种宗教》的文章介绍道,1100万人口的比利时,每年自行车销量稳定在50万辆左右,比利时人七分之一的出行都靠自行车来完成。

骑行,从一个侧面映照着北京与比利时在某种程度上的共性,也成为安博宁丈量这座城市的独特方式。

今年十月的一天,他从住所出发,跟着地图导航,一路骑行到天安门,完成了担任大使后在北京的第一次长途骑行。

“地图上看似不远,却有差不多22公里,整个过程令人享受。北京的自行车管理很有秩序,有专门的自行车道,很高兴看到这么多人回归骑行。”他说。


中国历史和文化令人着迷

“中国是一个如此大的国家,不同的语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给了我一个看待世界的全新视角,这是很有意思的体验。”安博宁很享受当下这个逐渐适应、逐渐融入的过程。

因为语言不通,57岁的安博宁刚来到一个陌生环境,听读写都不会,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小孩子,“好在有团队的帮助,北京市民友好、非常乐于助人,我还常用一些手机翻译软件,可以帮助我与当地群众交流。”

工作之余,安博宁挨个“打卡”北京名胜古迹、地标建筑。最近,他和团队工作人员一起去了颐和园、长城徒步,从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中,感受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9月,他欣然参加北京市外办组织的“驻华使节感知北京”活动,走进工人体育场,看了一场北京国安与浙江队的足球比赛,“比赛非常激动人心,从头到尾我都沉浸其中,新工体很大很震撼,各项设施十分便利。”

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北京汇聚了全球美食。除了必吃的北京烤鸭,他还吃了云南菜、西北菜。其他省份品类丰富的美食,他也都想尝鲜。

“我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非常着迷。”安博宁上任伊始就提到,希望在华期间多走访历史遗址,多感受传统文化,也愿意体验充满活力的现代艺术氛围。在他看来,“这是了解一个国家及其人民的最好方式。”

采访中,安博宁透露了自己列的一份清单,计划分“三步”来全面了解北京。第一步,参观更多的历史建筑;第二步,去北京周边多走走感受不一样的自然风光;第三步,深入体验北京文化,比如京剧等传统戏剧肯定不会错过。


明年,将迎来北京市与比利时布鲁塞尔首都大区结为友好城市30周年。

“比利时人才资源丰富、科技创新活跃,这里的人民友善好客,我们有历史悠久的中世纪建筑,还是欧洲巧克力王国和啤酒天堂……”谈到增进两地人民友好往来,安博宁欢迎北京市民多到比利时走走,“北京至布鲁塞尔每天都有航班,走动起来十分方便。”

结束采访时,正在努力学习中文的安博宁用普通话问候大家:“祝愿北京的朋友周末愉快!”“如果我在任期结束时能够流利地说中文,那将是梦想成真。”他说。

2.png

(撰文:范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