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上观新闻:北京上半年接待78个党宾国宾团组为过去三年2倍,在京注册国际组织113家
日期:2023-06-28
来源:上观新闻
字号:

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北京特色的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之路。

国际交往中心是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之一,也是北京做好“四个服务”的应有之义。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对于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更好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6月26日召开的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专场发布会上,北京市委、市政府外办主任熊九玲表示,北京牢牢扭住“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两条主线,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北京特色的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之路。

高标准服务重大国事活动

作为首都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是新时代元首外交重要舞台,是国家主场外交和重大国事活动主要承载地。近五年来,北京接待党宾国宾访京团组605个、近1.2万人次,圆满完成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等10余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服务保障任务。特别是北京冬奥会期间,高标准接待服务31位外国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实现闭环模式下重大主场外交服务保障新突破。

今年上半年,北京接待了78个党宾国宾团组,3000人次,相当于过去三年团组总量的2倍。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舒尔茨、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等外国领导人访华期间,高标准做好属地服务保障工作。

全面提速国际交往设施建设

北京按照“一核、两轴、多板块”的空间格局,持续加强对重点区域和硬件设施的国际交往功能指引。持续推进天安门地区、中南海周边等传统国事活动区域专项整治工作,完善提升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中轴线北延长线的国际交往功能,制定实施南中轴地区规划。雁栖湖国际会都扩容提升,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盛大开园,“冰丝带”“雪飞天”“雪飞燕”等冬奥场馆精彩亮相,城市副中心“运河之舟”“森林书苑”“文化粮仓”三大文化设施实现封顶。

随着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国际交往重大设施建设开足马力、全面提速。栖湖饭店主体结构封顶,雁栖湖北二路建设进入“加速期”。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加快装修改造,第四使馆区道路及市政管线建设完成规划设计。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年内竣工。大熊猫科研繁育基地启动全面建设。新国展二期主体结构年内全面建成。

在京外资企业总量达5万家

北京入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达54家,连续10年居全球城市榜首。在京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26家,外资企业总量达5万家。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北京中德国际合作产业园累计签约国际合作项目100余个。北京出台国际组织落户便利化措施,建设我国首个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推动全球音乐教育联盟、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全球服务贸易联盟、世界互联网大会等落户北京,在京注册登记的国际组织达113家。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持续扩大国际阵容,国际化水平稳步提升。

一季度入境游客同比增49%

北京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首要窗口,创新举办“驻华使节感知北京”“驻华使节招待会”等活动10余场,“外国驻华记者新年招待会”“外国记者走进北京”等活动60余场,全面展示自信、包容、开放的大国首都形象。持续优化涉外服务和国际化环境,规划布局国际学校106所,20所新建国际学校投入使用,北京协和医院等8家国际医疗试点机构全面启用,中关村科学城、亦庄等8个国际人才社区加快建设,望京小街、顺义罗马湖等国际化特色示范街区成为网红“打卡地”,高品质、国际化公共服务惠及广大市民。

北京还率先颁布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条例,持续加强涉外政务服务供给,全市政务服务中心外语办事窗口覆盖率达85%,各区外语标识准确率达94%,全市综合准确率达到98.2%。组织开展外交官、外国记者“感知北京”“走进北京”系列活动,外籍群体在京工作生活便利度持续提升。

大力改善国际化消费休闲环境,培育精品国际旅游线路,多措并举繁荣入境游市场。一季度,入境游客数量达到11.3万人次,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9%。

“双枢纽”国际航线加快恢复

北京市抢抓线下国际交往有序恢复的契机,按下了对外交流合作的“快进键”。优化APEC商务旅行卡审批程序,为赴境外招商引资团组开通“绿色通道”,为外商来京投资洽谈创造便利条件。“双枢纽”国际航线加快恢复,今年5月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新增和恢复国际航线18条,海关监管验放进出境航班4912架次,环比增长19.8%。北京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展现强劲韧性,首个北京地区中欧班列正式开通,开辟了国际贸易新通道。高水平举办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外籍演讲嘉宾占比超四成,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记者:余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