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至20日,由市外办主办的“2020年新媒体时代涉外新闻宣传培训班”成功举办。来自全市相关单位的50余位学员参加。
培训班旨在强化新闻宣传意识,提升策划和采编工作能力,引导参训学员深入思考和探索,如何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的当下,运用新媒体、融媒体手段,重点突出、精彩纷呈地讲好对外工作的“北京故事”。
按照做好新媒体时代涉外新闻宣传要“懂媒体、会传播、跨文化”的思路,培训班从实际需求出发,精心设计包括新闻传播和国际关系理论知识、新闻稿写作、摄影和短视频制作、新媒体传播等四大板块的课程体系。邀请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网、北京日报等主流媒体的专家、新媒体企业负责人和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学者进行精彩授课。提前设置研讨课题,为学员提供学以致用的交流平台。
培训期间,正值冬雨降温。但是,天气的寒冷丝毫没有影响课堂气氛的热烈。老师们毫不吝啬“抖”出来的锦囊和金句,不时引起阵阵掌声。经典案例背后的故事更是让大家感受到做好新闻宣传需要付出的艰苦努力。课后,学员们围绕在讲台前,意犹未尽地提问和讨论,在线上与授课老师频繁互动。
培训班结束后,参训学员纷纷表示,培训班的课程内容丰富,针对性强,通过学习不仅加深了对融媒体的认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实用技能,非常“解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未来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更好的发挥作用,为做好首都对外工作的新闻宣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看看老(大)师(咔)们都有哪些精彩论述吧
1、北京日报时政部 马楠 副主任
“所有的新闻都来自工作,所有的工作都是新闻。”
2、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 姜飞 院长、教授
“传播就是人的工作,人的工作需要看透做足。”
3、人民日报 李智勇 主编
“不研究受众的表达是无效表达。”
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王智导演
“短视频拍摄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5、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袁幽薇 交流部副部长
“我们生活在眼球经济时代。”
6、北京日报摄影部 戴冰 副主任
“展现得越少,表现得越多。”
7、环球网 刘洋 执行副总编
“新媒体是一个信息复杂,情绪明显的世界。塑造情绪的最好工具就是标题。”
8、快手 卜浩天政府事务部总监
“影响短视频点击率的三大因素:版式、封面和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