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区”建设启动以来,城市副中心始终将“两区”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城市副中心“两区”项目库入库项目达到954个,推动落地517个。
今年,城市副中心将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努力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全球财富管理中心、首都对外开放新样板、高端商务发展引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开放新高地。
开放创新全市“领跑”
2022年,城市副中心入选全国首批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地区、林业碳汇试点城市及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城市,成为全市唯一的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区及全市唯一入选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
积极推进区域协同,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通州分中心正式成立,构建全国首个三地协同适用的代谢性疾病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30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自贸通办。全国首个以智能终端自助服务模式为主的政务中心正式运行。“证照分离”改革取得新突破,在全市率先实现“一照含证”“一照(证)通办”等模式创新。
城市副中心聚焦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商务服务等六大重点产业,发布S基金十条、REITs十条、推进高精尖产业发展、推进设计与城市科技产业发展、元八条、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商十条、种十条、医药健康十条等政策。
总部经济特色更加凸显,中石油、中国电力、中国建筑等央、市属国企新落户32家,首旅集团、华夏银行等总部开工建设。金融业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全国首笔千万级数据资产抵押贷款业务、全市首家从事另类投资业务的专业性投资公司航证科创和城市副中心首家以备案制设立的保险分支机构、第一家健康保险专营分支机构平安健康保险通州支公司等项目、业务落地,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办公楼交付,北银理财正式开业。
绿色金融生态逐步形成,启动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建设,全市首笔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质押贷款、全市首支百亿规模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首笔碳中和支持贷款等业务顺利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中欧绿色与创新产业协会完成登记,城市副中心第三家绿色支行华夏银行北京运河绿色支行落地;ESG产业研究探索全市领先,打造“副中心ESG绿色产业创新引擎”项目,率先成立城市级ESG领域国有控股公司。
文旅及科技创新等特色产业齐头并进,全国首个元宇宙数字艺术产业园揭牌,蓝色宇宙、山魈映画、德火科技等元宇宙项目落地,全球首个Endeavor City城市运动中心签约,在全国首创性打造“数字人民币+自贸区智慧园区”等场景,数字人民币钱包开通数量稳步增长。
提炼、总结城市副中心经验成果,已经形成5批49项经验案例。其中,“探索建立碳资产综合监测管理模式”入选国家级案例,“‘绿色+’全产业链助推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等入选市级创新案例,“以‘绿色+’模式创新‘绿色自贸’发展新路径”“‘自贸通办’为京冀政务协同注入新活力”等案例得到市级认可,为全国、全市“两区”建设贡献了城市副中心方案。
打造“绿色自贸”“创意自贸”优势品牌
今年,城市副中心将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立足产业发展基础,布局财富管理、数字经济、城市科技、高端商务服务、京津冀协同等“两区”特色赛道,打造自贸试验区优势品牌;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提升重点园区(组团)承载能力,实现园区人气进一步集聚;突出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导向,促进更高水平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建设,夯实服务基础。
以探索政策制度创新项目化管理机制为手段,城市副中心计划着力再突破一批高含金量政策、再落地一批集成性制度创新、再扩面增效一批创新政策、再复制推广一批经验案例、再研究储备一批创新政策,力争自贸试验区通州组团围绕特色功能形成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制度创新和项目成果。加快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和国家林业碳汇试点,打造“绿色自贸”“创意自贸”品牌,发挥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力争在数字化建设、绿色建设、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形成制度创新成果及案例,争取更多城市副中心“两区”经验在全国、全市复制推广。
重点园区开放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探索重点园区特色领域扩大开放,加快推进“基金财富港”“国际一流设计小镇”“文旅商体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举办城市副中心品牌活动,持续增强城市副中心影响力。推进金融、设计、城市科技、文化旅游等产业快速增长,推动以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加速集聚。
(记者: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