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发布会实录: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林剑华介绍海淀区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引聚国际高端资源要素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日期:2023-06-26
来源:“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专场
字号:

“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专场.jpg

6月26日上午10点,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举行“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专场,市外办、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政务服务局、市体育局、海淀区、顺义区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林剑华介绍海淀区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引聚国际高端资源要素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近年来,海淀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市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加快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在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引聚国际高端资源要素等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在推进国际交往中链接融入全球创新资源,丰富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级,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科学城,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支撑了区域高质量发展。

第一,在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方面。

一是加强国际科技交流,服务好、依托好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聚焦中关村论坛,加快推进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建设,高质量筹办平行论坛以及相关的配套活动,拓展论坛参会国际阵容,链接全球创新资源,进一步突出海淀区科技创新生态,弘扬中关村创新精神。围绕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高水平筹办数字贸易发展论坛等系列推介活动,提升海淀区全球招商合作的影响力。

二是加大国际研发合作。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领军企业,聚焦全球前沿产业领域,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大力支持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国际氢能中心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比如,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是由北京市政府、清华大学和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合发起的新型药物研发平台,致力于开发创新药物以应对全球健康领域的重大问题,产生了很多“源自海淀、惠及世界”的原创成果。

三是发挥友好城市在城市外交主渠道的作用。与韩国首尔西大门区、芬兰萨翁林纳市、希腊奥林匹亚市建立了正式的友城关系,与日本东京都练马区、美国密歇根州兰辛市等全球多个城市和地区保持密切交往,不断拓展国际创新合作的朋友圈、生态圈。

第二,在引聚国际高端资源要素方面。

一是大力引育全球创新人才,全面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面向全球招贤引才,实施“海英计划”等系列人才计划,举办“智汇海淀”人才主题周活动,打造国际人才会客厅,加快聚集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梯度合理的国际一流人才体系。

二是加大国际创新创业平台的引入和建设。积极引入PNP等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专注于市场化、专业化服务的国际化创新创业平台。近三年来,已累计从海外吸引超过260个创业项目落地海淀。同时,通过创新工场人工智能训练营开展技术创新应用辅导与实践,累计培养全球高校院所的1500余名青年创新创业人才。

三是积极加大外资引入。2020年以来,海淀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共计1026家,合同外资额总计已达258.83亿美元。瞄准世界500强等一批优势企业,建立完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库,引进了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的关联公司。以微软亚洲研究院等为代表,海淀区已聚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总部29家。2022年,海淀区实际利用外资63.71亿美元,占全市比重36.6%,进一步提升了对外资的吸引力。

四是加紧推动中关村综保区建设。中关村综保区已正式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并在今年中关村论坛上宣布。这是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我们将积极引聚国际高端创新资源,努力打造代表国家创新形象的数字智慧综保区。目前拟入区项目56个,预计总投资80多亿元,进出口规模预计可达14.89亿美元。

五是提升涉外公共服务和国际化环境。强化涉外政务服务,优化外国人工作许可、工作类居留许可两证联办工作,创新“一窗受理、同时取证”工作模式,切实提升辖区外籍人才服务体验。积极建设翠湖国际人才社区等高品质的国际化宜居社区,不断提升区内国际学校的教育质量,试点实现国际商业保险和医疗服务的无缝衔接。持续完善外籍人员国际化的生活配套,营造国际化的宜居宜业氛围。

海淀区在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工作推进中,区域的高质量发展也在稳步推进。去年全区GDP达到10206.9亿元,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比接近1/4,特别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经济总量的55%。

面向未来,海淀区将继续围绕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工作,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拓展国际交往创新举措,充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四区”叠加的政策优势,深化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打造国际交往中心枢纽,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科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