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外办2020年度绩效管理工作报告
日期:2021-01-11
来源:北京外办
字号: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外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党中央对外工作决策部署,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扛起首都责任担当,积极应对疫情影响,采取迅速有力措施,有效推动首都涉外疫情防控和国际抗疫合作取得重要成果,统筹推进北京对外工作和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迈上新台阶,圆满完成年度各项日常履职任务。

一、坚决打赢疫情涉外防控阻击战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市委外事委和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领导小组召开全体会议,立足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和疫情发展态势,从维护国家总体外交大局和首都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出发,全面加强疫情防控涉外工作的集中领导和统筹布局。办党组始终将疫情防控作为第一责任扛在肩上,下先手棋、打主动仗,提前谋划工作布局,预见性组建专班队伍,在重要裉节和关键节点,积极主动与外交部请示沟通,及时制定疫情防控涉外工作政策,在最短时间里构建起上下贯通、内外联动、公开透明的涉外防控体系。

(二)筑牢疫情涉外防控坚固防线。牵头协调机制办公室外事组工作,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涉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力量统筹。疫情在全球蔓延后,会同多部门打出组合拳,紧紧抓住源头管控、近端筛查、科学处置、社区防控、风险预警五个环节,对入境人员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和集中分流转运,建立点对点、全流程的闭环防控体系。

(三)依法保障在京外籍人士权益。坚持“一视同仁、中外一致”原则,将在京外籍人士纳入社区健康管理,按照本市统一要求落实健康管理。多渠道发布8个外语语种的《致在京外籍人士的公开信》,印发中英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提醒在京外籍人士关注官方信息、增强防护意识、做好自身防护,积极做好情绪安抚和纾解。

(四)关心关爱境外人员。与滞留境外人员及家属进行“一对一”沟通,提供“点对点”服务。为在外确诊患者提供电话诊疗和药物支持,通过100余家驻外使馆推送远程在线医疗咨询服务。组织权威专家向企业员工、留学生等提供疫情防控知识科普培训,全力做好在外市民健康安全守护者。

(五)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信息服务。加强政策信息服务,设立8个外语语种疫情防控专栏,提供24小时不断档政策解读和咨询。加强与港、澳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畅通信息共享渠道,推动三地防疫合作。动态跟踪全球1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数据、防控政策和突发情况,调研梳理重点国家疫情防控情况,为及时调整完善防控措施提供决策支撑。 

二、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开展抗疫国际合作

(一)携手国际友好城市共同抗疫。与日本东京都、韩国首尔市、德国科隆市、法国巴黎市等多个国际友好城市互致信函、互相捐赠,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市主要领导向38位友城领导人致信声援,向28个国家的55个城市和地区捐赠了防疫物资,收到24个友城来信声援,收到市区两级多个友城的捐赠物资,收获了真朋友、好伙伴。

(二)加强经验分享。毫无保留向世界分享抗疫经验,举办防疫经验分享视频会,向26个友城、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分享北京抗疫方案。参加城市气候领导联盟组织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国城市经验分享在线研讨会,选派经验丰富的社区负责人参加中国—中东欧国家、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专家视频交流会,向亚美尼亚卫生部视频分享我市中医药防控临床经验,为世界抗疫贡献北京力量,得到外方高度赞誉。

(三)拓展民间交往合作。积极统筹引导各主体资源力量,参与疫情防控国际合作,40余家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企业对外捐赠了价值约3200万元人民币的防疫物资,援助了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丝路一家亲”民间抗疫共同行动和“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平台,介绍防控经验,捐赠防疫物资,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贡献力量。充分发挥首都科技创新和医疗资源优势,推动在京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高端医疗设备走向海外,在日本、意大利等地部署应用。

三、扎实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

(一)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发挥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领导小组统领作用,建立由市领导牵头的11个专项工作组,完善专项任务推进机制。印发实施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明确“一核、两轴、多板块”空间布局,明确包括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服务保障等4大类78项任务,编制2020年重点任务台账、行动计划重点任务总台账,建立双月报告制度,将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重点工作纳入市政府绩效考评体系,推动重点任务实施落地。精心策划组织系列专题宣传,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深度报道,共发布新闻稿件48篇,总浏览量超过1500万次,营造了共同参与、凝心聚气的舆论氛围。设立北京国际交往中心智库,紧紧围绕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理论和政策研究。稳步推进《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二)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国际交往功能设施承载能力不断提升,雁柏山庄主体结构施工验收,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主体结构封顶。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新国展二三期、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冬奥会场馆等项目进展顺利。政策制度体系逐步健全,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常态化工作机制、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导则、国际医疗服务发展改革创新工作方案等9方面政策实现创新突破。国际化服务环境持续优化,上线8语种市政府国际版门户网站,推出“易北京”APP,为外籍人才提供更加便利的国际化服务。

四、坚定有力服务中央总体外交大局

(一)有力支持配合总体对外工作部署。做好党宾国宾在京接待工作,安排参观、考察团组340余人次。夯实中俄友好交流合作根基,与莫斯科市开展结好25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线上线下结合,举办了科技创新圆桌会、交通圆桌会、经贸投资圆桌会、纪念音乐会等一系列交流活动,陈吉宁市长与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云签署两市3年合作计划,实现非常时期对外交往不断线、不停滞。稳妥做美工商界人士工作,市领导会见20余家重点美资企业负责人,提振外方扎根北京发展信心,推动对方扩大在京投资。落实与日本东京都合作备忘录,加快在京建设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

(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对外投资和产能合作,实施“一带一路”卫生国际合作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示范项目。深化线上人文交流合作,举办“我与北京”“丝路一家亲”“一带一路”文化之旅 等活动。举办京津冀外事协同发展座谈会,签署《“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外事协同发展备忘录》,形成涵盖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友城资源共享、港澳合作交流、重大涉外活动、联合对外推介、涉外安全合作等8个方面交流合作项目清单。

五、统筹服务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开放发展

(一)扎实做好“稳外资”工作。2月底即推出恢复城市正常商贸形象一揽子工作举措,市主要领导向285家重点外资企业和境外商协会负责人致信,宣介北京安全有序、扩大开放的城市形象。创新策划组织“云外事”活动13场,市主要领导以视频形式会见美国康卡斯特集团、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集团、德国戴姆勒、法国施耐德等重点跨国企业负责人,做好招商、安商、稳商工作。市领导外事活动聚焦金融、服务贸易、创新创业、城市治理等领域,积极解决在京外资企业和机构面临的实际问题。举办北京—伦敦资管业务线上交流会暨《外资资管机构北京发展指南》发布会,积极做好产业政策宣介。

(二)高标准支持服务“两区”“三平台”建设。在中央外办、外交部等中央单位有力支持指导下,做好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活动报批、境外重要嘉宾邀请、礼宾安排等筹办工作,全力打造北京开放发展的三块金字招牌,服贸会成为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线下举办的第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创新“京澳合作伙伴行动”形式,在京举办“北京澳门周”,组织本市5家单位、31家企业的180余项目线上参加第25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积极推介“两区”、服贸会及优化营商环境有关政策。深度开展国际调研,梳理形成175家全球生产性服务业高端企业名单,得到市领导充分肯定,成为“两区”建设的重要引资目标。

(三)有力保障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复工复产复商复学。统筹服务外籍员工入境返京,实行“同步办理”“不见面审批”“一站式”服务,为上千家外资企业11764名外籍人员入境返京复工复产签证申请提供 “绿色通道”,外交部领事司《领事工作》以专刊形式向全国推广。创新国际会议审批管理,规范管理线上外事活动,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办会。与俄罗斯、科威特等国家或重点城市举办经贸投资推介视频会和线上推介会,助力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北汽与科威特政府签署500台抗疫用车采购协议。

六、持续推进外事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党管外事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市委外事委全面加强对外工作和疫情防控涉外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持续完善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对外工作资源和渠道统筹。市委全面领导、部门协调推进、各方共同参与的对外工作大协调格局进一步巩固。

(二)涉外工作法治化建设持续加强。《北京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正式施行,作为本市首部规范公共场所外语标识使用与管理工作的政府规章,为深入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城市国际化服务水平和营商环境提供依据。开展系列普法宣传,发布《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译写规范》通则、文化旅游、商业金融、体育分则和《组织机构、职务职称英文译写通则》,开展市重点公共场所外语标识核查纠错和抽查工作。将法治政府建设落实到新冠肺炎涉外疫情防控工作各方面,切实做到依法防控。开展本市涉外法律法规调研,梳理涉外法律法规汇编40余万字。

(三)涉外管理规范化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出台市国有企业外事管理工作实施办法,提升企业“走出去”便利性。为市属“双一流”高校申请出访来访外事审批权。研究建立重要紧急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出访“直通车”制度,对战略科技人才及其团队核心成员执行重要紧急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任务不受最低受理时限限制,实行容缺审核,并行办理审批、护照业务,专人对接、全程跟进,确保顺利出访。创新APEC商务旅行卡工作方式和手段,简化申请材料,建立30家非公有制企业“直通车”机制,“一对一”做好政策辅导。在外事综合服务大厅推进“一窗通办”,深化窗口作风效能建设,全面推行延时服务,提升窗口服务水平。

(四)强化官网信息公开主渠道作用。外办官网改版后提供英文版和手机版访问页面,实现一网通查、一网通答、智能问答功能和全站搜索、无障碍访问。全年外办官网共发布中英文信息3300余条,“北京外事”公众号发布消息502条,聚焦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着力塑造北京城市国际形象,发挥了宣传主阵地作用。依法合规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3项。

(五)强化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管理。科学研判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跟踪预算执行进度,优化资金支出结构,盘活使用预算资金。选择资金规模较大、服务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经常性预算项目开展成本绩效分析。严格执行项目预算评审、预算绩效管理制度,2019年度预算项目绩效评价结论均为优秀或良好。认真配合年度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大数据审计工作,立行立改发现的问题,细化、量化相关项目绩效目标。严格落实内审要求,强化监督管理职责和约束机制。2021年预算编制开展了事前绩效评估,进一步夯实预算编制基础,优化资金配置,切实发挥财政资金保障中心工作、助推业务发展的作用。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市外办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对内对外工作深度融合,更加积极主动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更加精准高效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更大力度统筹推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全市对外工作和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