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一位外国志愿者眼中的“外语标识全民纠错月”
日期:2021-05-26
来源:环球网
字号:

“国际语言环境建设体现了软实力,更是城市对外籍人士的人文关怀。我参与了此次为期一个月的纠错活动,深受感动。”一位外国志愿者用手里的相机记录下他在北京参与“外语标识全民纠错月”活动的点点滴滴。

5月24日,“外语标识全民纠错月”在海淀区五棵松体育馆正式闭幕。这是为期一个月,以“迎冬奥促提升”为主题,由北京市政府外办、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BRTV北京时间、相关区和部门承办的外语标识集中纠错活动。

数说成效 针对性强

即将于2022年举办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参与人数多、国别多、多语言需求大。为期近一个月的“外语标识全民纠错月”活动将奥运元素贯穿其中,突出石景山、朝阳、延庆和海淀区冬奥场馆所在地,集中安排4场线下主题纠错活动,有针对性地实地探访、检查冬奥场馆周边以及重要公共场所外语标识情况。

对如何进一步提升外语标识工作,专家和志愿者在闭幕式上积极发言,建言献策。他们普遍反映,场馆周边外语标识多数较为规范,但部分新设立的临时标识和外购物品自带标识仍存在错误和瑕疵。在“随手拍”照片中,字母拼写错误等“低级错误”已不是主流,更多的则是标识译写的规范化、人性化问题。

亮点突出 群众基础好

一切规划、行动和服务的最终落脚点,都应该是人民群众。国际语言环境的提升工作,面广量大,涉及社会各行各业。北京市政府外办创新举措,除了聘请“纠错大使”和外语专家,还积极引导广大热心市民参与,其中也不乏在京外籍人士的身影,有效形成了相互学习、共同关心的良好氛围,充分体现了本次活动专业性与群众性相结合的鲜明特点。

闭幕式上,主办方为评选出的10位“纠错之星”颁奖,并希望以此引导、带动更多市民和中外志愿者关注和参与外语标识纠错,更好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关心、人人参与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的氛围。在热心市民提供的不规范外语标识线索中,有很大一部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真正起到了为北京国际语言环境“除尘”、“捉虫”的作用。清华大学的巴基斯坦留学生哈路德参与纠错活动后表示,海淀区各类公共场所的外语标识非常规范,在此学习生活期间,感到很方便。

8ff1f090f6fb7456ed3c84a6f4f54168u5.jpg


新起点 续写北京故事

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本次纠错月活动虽然暂告一段落,但这也是新的开始,对首都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提出了精细化、规范化等一系列要求。作为新时代北京故事的一部分,北京市民和中外志愿者的团结精神、积极自信的精神面貌在此次活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闭幕式上,北京市政府外办相关负责人用一组数据介绍了此次活动的成效,他说,“纠错月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共有500余名志愿者参与,社会反响良好。截至5月17日,共收到热心市民通过手机“随手拍”平台提交的不规范外语标识线索345条,网站、微信公众号和APP等相关专题页面和信息浏览量逾150万人次。”

北京市政府外办将立足新起点,深入研究活动中收到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工作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按照《北京市“迎冬奥促提升”国际语言环境建设专项行动方案》,会同各区、各部门,持续推进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规范工作,优化国际语言环境,更好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和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

(记者:李晓丹、刘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