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北京外事翻译金名片 服务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
——2021年北京市高级英语翻译人才线上培训班成功举办
日期:2021-09-03
来源:北京外办
字号:

8月11日至27日,市政府外办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共同组织的“2021年北京市高级英语翻译人才线上培训班”成功举办。培训班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市外事干部业务水平,以优质精准的翻译为桥梁,更好服务保障首都对外工作和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同时将优质资源辐射至津冀地区,凝聚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合力。

来自全市各区、委办局以及河北、天津两地外办的70余人参加。

“抢着”参加的培训班

精心设计课程体系,紧密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培训班以公共政策翻译为切入点,精心设计课程体系,量身打造“训战结合”的学习模式。课程内容既包括如何理解语言深层次含义,做好跨文化传播桥梁的宏观理论;突破中英双语转换思维定式,摆脱中式英语的中观路径;也有对于十九大报告、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政策文件关键表述翻译的微观剖析。课堂中,老师时不时提问测试,让学员既能学以致用,迅速检验学习效果,又随时绷紧弦,仿佛马上要走进“同传箱”。

汇集顶尖专家学者,授课团队大咖云集。邀请在翻译领域深耕多年的知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分享多年研究和实践的心得,既有深入的理论研究,也有最鲜活的实践案例。资深外交官和翻译家陈明明大使,以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翻译为例,讲授在中国特色公共演讲的国际传播翻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曾长期在外交部翻译司任职的张颖老师和雷宁老师,作为北京市政府年度工作报告英文译文的定稿专家,分享如何准确把握政策内涵,传播好中国声音;联合国资深同传译员施晓菁老师和鲍川运老师,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如何突破双语转换时的思维定式,输出地道英文表达;中国日报新闻撰稿评论员朱渊老师则基于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讲述对语言和跨文化传播的理解。

                                         

                           陈明明大使                                            张颖老师                                           雷宁老师                             

                                           

施晓菁老师                                          鲍川运老师                                           朱渊老师

立足首都发展,授课内容实用管用。培训内容紧贴首都对外工作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确保参训学员学有所获,解决工作中的疑点、难点、痛点。比如,对北京市民耳熟能详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政策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阐明应舍弃容易引发歧义的“哨(whistle)”的意象,直接译为“quick answer to community calls”。而极具中国特色的 “牵牛要牵牛鼻子”,由于在英文语境中具有相似的意象,可以直译成“if you want to lead a bull, pull it by the nose ring”,或借用固定搭配转译成“to ensure the success of any change, one must find the right levers to pull”。授课老师们大量生动细致的讲解,让学员直呼“过瘾”。

京津冀携手共同提升

此次培训班也是落实京津冀外事协同发展要求,共享资源推动三地人才联合培养的重要举措之一。

扩大培训范围,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培训虽然在线上举办,但是学员们的热情却溢出了屏幕。面对平日难得一见的名师大咖,课上聚精会神、抓紧笔记,生怕有遗漏;课后,还意犹未尽的留言提问。大家在大呼精彩过瘾的同时,深感受益良多,是一次理论知识、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的“超级快充”。

深入交流研讨,共同提高工作本领。借此平台京津冀三地学员还进行深入交流,就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利用疫情“窗口期”扎牢业务基本功、发挥翻译的桥梁作用宣传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地学员表示,此次培训受益良多,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彼此间交流互鉴。外事无小事,每个外事工作者都责无旁贷,要不断强化自身能力建设,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做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宣传者、推动者、践行者。

222.png


学员这样说

吴美双(北京市海淀区外办):通过培训,我们不仅学到扎实的理论知识,还掌握了最实用的翻译技巧,对于提升今后的工作很有帮助。

滕玉惠(北京市妇女国际交流中心):我深深体会到,翻译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中的重要作用。不仅要做到字面意思上的准确,更重要的是要阐明文字深层次的内涵,把我们的政策和工作精准高效地传达出去。

廖涛(天津外办):解决了我们日常翻译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难题,并且为京津冀三地外事干部提供了很好的业务交流平台。希望以后还有这样好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