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情况报告
日期:2022-03-10
来源:北京外办
字号:

2021年,市政府外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力量,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战略定位,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工作会议精神,统筹落实《北京市全面依法治市规划(2021-2025年)》《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意见(2021-2025年)》相关部署要求,在新阶段持续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法治政府,依法履行首都外事部门职能职责,依法行政、依规履职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持续深化,为首都外事高质量发展和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提供有力法治服务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1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全面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切实统一思想和行动,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全面依法行政各方面和全过程。办党组坚持把法治建设同首都外事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落实。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活动,持续做好“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和党内法规的学习宣传。印发实施外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任务分工方案,细化落实学习举措,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要学习内容,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首要政治任务。依托“北京干部教育网”,组织市政府外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网上专题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介绍和讲解若干重大法治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

(二)持续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重点领域立法取得新突破。为有效优化城市国际语言环境,以筹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在全国率先推进国际语言环境地方立法。2021年11月26日,《北京市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条例》经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审议、当年出台。该《条例》是国内第一部针对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的地方法规,是继2020年以政府规章形式出台《北京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后,在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法治化方面取得又一突破,为城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依法治理树立了新标杆,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作出了贡献。制定《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译写规范》教育、邮政电信、餐饮住宿等系列分则,形成了一整套英文译写北京地方标准。会同市、区有关部门推进全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规范工作,完善执法机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营造依法规范使用外语标识的良好氛围,构建了法治先行、标准支撑、执法协调、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国际语言环境建设规范化、法治化进一步提升。

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制度要求,积极优化内部运行,统筹推进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管理,确立了由综合部门牵头,会同办内各处室研提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清单,法规部门依法依规履行合法性审查职责和程序落实监督机制,承办处室严格按照重大行政决策启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和决策公布等程序,履行重大行政决策制度,扎实做好《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规划》的合法性审查工作。

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备案管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的指导意见》《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实施《市政府外办(市政府港澳办)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备案管理办法》。明确行政规范性文件的适用范围、审核和备案主体、原则、程序和要求,厘清了外办审核部门和起草部门的职责及相关责任,健全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制度,细化了内部审核机制。及时清理涉及外商投资法和行政处罚法不合理罚款等事项的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完成清理4份,继续有效3份,拟推动废止1份。

规范合同审核与管理制度。完善合同审核流程,理顺各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增强合同签署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加强对各部门合同文本和审核流程的规范管理,并将各事业单位合同事项一并纳入管理,增强内部廉政监督,避免外部法律风险,推动合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积极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参与处理涉法事务、提供业务咨询的作用,2021年以来共审定涉政府采购、委托咨询及基础设施运维等方面法律文件130余份,出具《北京友好法人俱乐部注销相关事宜的备忘录》等法律文书3份,举办“合同法律风险与防范”等法治讲座,妥善处理信访函1次和信息公开申请11次,未发生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

加强外事领域法治研究。增强外事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依法履职能力,启动研究外事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规章清单。同时启动了《涉外法律法规汇编(节选)》编写工作,从现行有效的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本市法规体系中,分类梳理了涉及外国人在京学习、工作、居住、生活等各领域各环节的权利义务条款,为外事干部依法依规妥善处理涉外法律事务提供参考。

(三)始终践行“外事为民”,依法履职尽责

依法依规筑牢涉外疫情防线。严格按照“中外一致,一视同仁”原则,抓紧抓实抓细各项涉外防控举措,织密首都疫情防控网络,坚决巩固抗疫斗争成果,做好驻华使团人员防疫管理服务,在全国率先启动外籍人士和港澳同胞疫苗接种。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用好用足“绿色通道”机制,依法依规严格落实分级管控措施,加强签发邀请函全流程监管力度,为企业、重点高校及重大项目聘用的外籍专家入境返京提供“一对一”服务,协助外籍人员入境返京,有力保障复工复产,为“六稳”“六保”做出贡献。通过外办官网、“北京外事”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中英文双语及时发布我市关于国内风险地区进(返)京防控措施、外籍人士及港澳同胞疫苗接种安排等防疫信息,配合全市常态化疫情防控。

全面落实政务公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制定年度政务公开要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强化政策发布解读服务。开展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重点工作“政策公开讲”,通过多种方式、渠道充分展示新进展新成效。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第一解读人”职责,在《北京日报》《前线》《北京工作》等杂志刊物刊发《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战略方向》《首都大外事 开放新格局》等署名文章,多角度深入解读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工作举措及进展成效。围绕北京市“迎冬奥 促提升”国际语言环境建设专项行动制作“一图读懂”,提升全社会对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工作的关注度、支持度。强化官网和“北京外事”微信公众号的“公开第一平台”作用,积极主动开展政策解读和宣传推介,全年网站主动公开中外文信息2191条,官方微信刊发信息351篇。

着力推动“放管服”改革。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局处长走流程”,赴北京工业大学、西城区政府、首钢集团等单位开展调研,围绕落实因公出访“直通车”制度等针对教科研人员的便利化措施,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就“急难愁盼”事项研究解决方案。对标市级政务服务系统,升级改造因公出入境管理系统,实现“网上办”“掌上办”“线上办”,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持续释放APEC商务旅行卡政策红利,助力企业拓展海外业务。不断完善民间外交专项工作机制,做好在京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外事属地化管理。落实市委有关改革要求,全力推进事业单位公益属性体制机制改革,调整职能和业务范围,取消国际交流中心和出入境中心2家事业单位对社会受理各类领事认证等所有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

加强涉外突发事件应急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境外、京内突发事件,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突发事件应对相关法律法规,强化依法科学审慎决策,依法实施应急处置措施。健全领事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开展境外企业线上巡查,上线移动端“境外服务宝”,推送安全提醒1000余条。举办预防性领事保护和安全普法宣传教育活动25场,覆盖1200万人次。完善涉外安全协调机制,依法依规稳妥做好外国驻华使团、境外驻京媒体和记者、非政府组织等服务与管理工作,坚决维护首都涉外安全稳定。

自觉接受外部监督。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涉“加强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等市人大代表建议7件,市政协委员提案35件,均按时高质量办结。邀请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参与“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绩效专项考评工作,主动接受监督指导。

(四)扎实推进学法常态化,稳步提升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

坚持学法普法制度化。以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推动社会普法,严格落实党组会会前学法、旁听庭审等国家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完成党组会前学法4次,组织理论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内法律法规4次,组织干部线上集中旁听北京市四中院庭审1次。结合重点工作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处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能力。把握重要时间节点,“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展领保涉外安全宣传;重点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民法典等主题宣传,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和民法典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开展宪法进校园、“典”亮阵地等宣传活动,充分利用“中国普法网”“北京普法”等资源,将民法典重点内容解读及2021年宪法公益宣传视频等转发至外办官网,同时在办机关和北京外事综合服务大厅等办公场所张贴宣传海报,全方位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加强依法行政培训。坚持“主题突出,目标明确”,注重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聚焦外事工作的“热点和难点”和法治思维法治能力,邀请来自法学界权威专家以及政府法制部门负责同志解读习近平法治思想、“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奥运会和冬奥会的法律实践等。结合涉外工作实际,安排涉外仲裁案件“庭审+说法”实践案例视频观看和讲解。全市各区、各委办局、高校、人民团体外事部门60余名学员参加,培训效果受到一致好评,培训相关信息被“法治京华”“北京普法”官方微信公众号和“法治网”转载。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法治思维需进一步强化

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创新开展工作,更好服务首都外事高质量发展和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依法行政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叠加影响,在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依法依规推动首都外事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本领仍需提升。

三、2021年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2021年,市政府外办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充分发挥办党组推进法治建设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列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要学习内容,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落实党中央和本市关于推进法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做到主要负责人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坚持把法治建设同首都外事发展和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落实,将涉及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决策统筹衔接,把法治政府建设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创新推动重点领域立法。针对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市政府外办主要负责人坚持法治先行,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理顺职责关系,有效解决矛盾和问题,为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并亲自推动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地方立法,带队研究立法整体思路,重点内容、整体安排等重大事项,全程参与整个立法过程,多次参加市人大立法专题会和走访调研座谈,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2021年11月26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北京市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条例》,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出台实施,促进了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多主体共同治理,实现了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标志着首都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法治化进程迈上新台阶。

严格法治建设制度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的实施方案》相关要求,首次在主要负责同志年终述职报告中增加述法内容,做到应述尽述。针对2020年市级绩效考评关于依法行政工作反馈意见,市政府外办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督办整改落实,听取情况汇报,指导深入分析全面依法行政履职、政务建设、执法效能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认真检视反思找差距,制定整改措施,推动全面依法行政工作整体提升。认真坚持党组会会前定期学法制度,自觉履行普法领导责任,主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时重要讲话和《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积极发挥“关键少数”以上率下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全办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

深入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带领党组切实履行对依法行政工作的全面领导,定期听取法治工作汇报,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法治宣传教育等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全面依法治市规划(2021-2025年)》《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意见(2021-2025年)》《2021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等本市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和要求,专题研究制定年度和未来五年法治建设工作要点,制定印发《市委外办市政府外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市委外办市政府外办关于落实北京市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实施方案(2021-2025年)》《2021年市政府外办(市政府港澳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并按照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相关要求抓好贯彻落实。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制定2021年向中央单位报告重大事项清单、办党组向市委请示报告事项清单。坚决落实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领导班子“三重一大”决策和风险防控制度和党组会议议事程序,全年召开党组会22次,研究各类议题165个,实现决策流程科学、制度落实到位、程序规范合法、过程管控有效。

四、2022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思路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北京冬奥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市政府外办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牢固树立“五个角色提升”工作理念,统筹推进法治建设,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强化制度监督执行,着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需要,持续为首都外事高质量发展和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提供有力法治服务保障。

(一)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大力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学深悟透其核心要义。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学习内容,组织机关各部门、各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学习和培训,持续强化法治思维。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首要政治任务,不断提高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深入研究和宣传解读,拓展学习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二)切实履行法治建设职责

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切实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完善落实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年终述法制度。依据全市推进法治建设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持续抓好法治政府建设总要求的贯彻落实。优化国际语言环境,深入实施《北京市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条例》。完善落实《北京市对外协议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强化对北京市对外协议统筹管理。推动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严格落实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年度安排党组会会前学法不少于4次,举办法治讲座不少于2次,并安排至少旁听庭审1次。

(三)着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履行政府职能,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要求,建立健全办内重大行政决策机制,统筹推进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管理。探索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顾问选聘、使用、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发挥好法律顾问和法律专家的咨询论证作用。建立外事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强化依法行政培训效能,提升外事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备案管理工作,加强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审核备案制度和能力建设,实现对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核备案全覆盖,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究。

(四)扎实推进普法宣传

落实《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工作有关要求,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化民法典学习贯彻。全方位加大普法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外办官网、官微等媒体渠道,持续开展外事法规规章等普法宣传。以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等形式,开展全方位、立体式领事保护知识宣传,不断提升市民的涉外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涉外防控措施,持续做好外籍和港澳人士入境返京复工复产、疫苗接种等方面的政策宣传,巩固疫情涉外防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