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心向党 喜迎二十大系列(三)
北京市人文领域友城青年合作发展路径探析
日期:2022-10-14
来源:北京外办
字号: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市外办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团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展青春风采 谱外事华章”青年干部岗位技能竞赛系列活动,激励引导全办团员、青年在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伟大事业中成长成才。在“主题写作”比赛中获奖的多篇作品被《北京青年工作研究》采用刊发。“北京外事”特此转载,鼓励青年干部立足本职,积极谋事干事成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本期转载欧非处夏晓露撰写的《北京市人文领域友城青年合作发展路径探析》。

青春心向党  喜迎二十大系列(三).png


北京市人文领域友城青年合作发展路径探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立足全球视野、国家站位、首都定位、首善标准,根据党中央提出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北京的历史和现实优势,主动开拓创新,充分利用友城渠道推动开展各种形式的青年人文交流活动,灵活生动讲好具有北京特色的中国故事,更好展示最新、最美、最好的北京。

近年来,在我市各类人文领域友城合作项目中,青少年、妇女儿童、民营企业和民间组织频繁活跃地参与其中,成为我市中外人文交流的生力军,积极承担起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任务。如“中日小大使”、“社会治理 青春先行”中外青年系列对话活动、“她的北京Her Beijing”主题对外传播平台等知名品牌活动,以多种形式长线培养两国之间的“友谊使者”,既解决了公共外交中政府色彩过强的问题又克服了民间外交过于松散自发的不足。以团市委、市政府外办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未来领袖 青春使者”国际青年夏令营为例,自2014年起至今已开展6届,来自60多个国家的千余名青年参与其中,培养了一批未来中外人文交流领域知华、友华力量。通过组织中外大学生共同开展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等形式,鼓励其走出校园,走进中国社会,引导各国青年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全面感知中国现代化建设成果,赢得了各国青年的广泛好评。

图片.png

当前,我市中外青年人文交流合作已进入全面提质升级的新阶段。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要以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和对外战略为根本,以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为宗旨,创新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改革各领域人文交流内容、形式、工作机制,将人文交流与合作理念融入对外交往各个领域。”以《意见》为指引,推动我市人文领域友城青年合作可从以下3个方面提高。

一、担当作为,困中破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和对外战略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交流、人文交流均面临严峻挑战。借助友城平台加强中外青年人文交流有利于增进中外“民心相通”,培育促进世界和平的青春力量。

一是要自觉担负起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的使命任务,始终保持政治底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要坚决贯彻中央指示精神,主动担当作为。外事无小事,中外青年人文交流活动更需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主动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棋局中找准切入点,善于将习近平外交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有机融入到首都青年对外人文交流活动之中;三是要在中外青年人文交流活动的设计中,因地制宜、量体裁衣,设计好“一城一策”与“一国一策”,在不同文化融合交流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讲好故事,巧妙策划涵养人脉。

二、创新形式,内外兼修,深入挖掘北京文化内涵,借助友城品牌有力塑造首都新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等,是我们党为解决“时代之问”提供的“中国方案”。针对当前全球疫情依然严峻、线下交流受阻的特殊时期,加强不同文化间的互鉴交流,既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我市青年中外人文交流活动应进一步厘清和明确“跟谁讲、讲什么、怎么讲”三个问题,系统性练好内功,保证“北京特色”和“中国水准”,从而进一步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跟谁讲”,就是要分清受众,因地制宜地讲。从活动整体策划开始就要充分考虑跨文化传播的特殊性,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因势利导,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青年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青年人文交流活动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讲什么”,就是要创新表达,注重效果地讲。从内容创新上看,活动的设计与筹备应深度聚焦首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科技亮点,积极考虑用更具时代感的方式在友城舞台上展示出大国首都的朝气与底蕴。从形式创新上讲,对外青年人文交流活动应主动探索友城交流与北京“文化+”融合发展战略相结合,深入研究基于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形式创新。在继续深耕“未来领袖 青春使者”国际青年夏令营、“中日小大使”等较成熟的品牌活动基础上,打造一批“耳目一新”“与时俱进”“喜闻乐见”的新品牌。

“怎么讲”,就是要全方位多角度,综合立体地讲。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生动全面的中国,要求我们在开展青年友城品牌活动时,加强国际传播意识,掌握国际传播规律,提高传播艺术。随着时代发展,及时应对媒体发展新趋势,视情将融媒体直播、微视频、Youtube视频、H5图文等多种形式植入对外传播中,适当邀请“网络红人”、“丝路大V”、“油管博主”等善于做新媒体传播的友我力量亲身参与我市对外青年人文交流活动,引导各界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壮大舆论声势,生动讲述中国故事,让外国受众更易于接受、理解和喜爱。

三、提质增效,久久为功,科学评估探索长效机制促进青年民心相通

加强和改进首都对外青年人文交流工作,研究完善科学效果评估体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的必然要求和必要举措。只有对我市青年对外人文交流活动进行科学的效果评估并加以改进,才有利于实现活动预期目标、清晰认识现状,为进一步提高活动水准、优化政府开支提供支撑。

首先要研究建立科学衡量交流效果的绩效评价体系。参考借鉴美国项目评估定级工具(Program Assessment Rating Tool, PART)标准等学界较为认可的科学评估模型,本文初步提出我市人文领域友城合作项目效果评价模型,对活动目标(20%)、战略规划及活动计划(10%)、活动管理及活动输入维度(20%)、活动结果及影响(50%)等设置相应权重(见图1),突出“结果导向”,克服人文交流效果的“不可量性”,从而为活动组织者修正提高活动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我市人文领域友城青年合作项目效果评价模型.png

我市人文领域友城青年合作项目效果评价模型

在数字媒体时代,用户心理、行动等层面效果难以准确深入考量。因此,应针对不同场景、传播目标、效果层次制定更为有效可行、通行的、基于多元主体的人文领域友城青年合作项目效果评估体系,并随着时代步伐的推进不断进行修订。同时加强各活动主体之间的协同协作,发挥各子系统的功能以避免资源重复投入,以协同视角评估多元主体在对外文化活动中的协同效果。活动组织者应提高数据敏锐度,在活动前、中、后期,以适度合理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受众访谈,研究利用大数据、舆情监测等手段,及时收集整理活动受众社交媒体等各类线下线上数据信息,对基于各主体的活动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当前,我国已前所未有地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影响力与日俱增。作为大国首都,不管是配合国家总体外交、党的对外工作还是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友城渠道赋能首都青年对外人文交流已成为常态。中华文明的风势从未寂灭,中国文化的航船从未搁浅。展望未来,国际人文交流的大势不可抵挡,北京将驰而不息完善首都青年对外人文交流布局,引聚高端要素创新交流机制,将人文交流理念贯彻到首都对外交往的各个领域,彰显中国气派、首都特色,为中外青年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注入新内涵和新活力!

作者:夏晓露.png

(作者:夏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