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光明日报-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新进展新成效
光明网:集聚国际高端要素塑造城市品牌形象
北京城市国际化能级进一步提升
日期:2020-09-29
来源:光明网
字号:

北京作为首都,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首要窗口。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交往中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明确的城市战略定位,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确定的首都核心功能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不断加大吸引集聚符合北京城市战略定位的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国际化人才等国际高端要素力度,培育国际会议会展、文化节庆和体育赛事活动,带动全球性经济、科教和文化资源持续流入,以高端要素集聚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提升城市国际化能级。

集聚国际高端要素产生“磁场效应”

苹果公司、特斯拉公司、戴姆勒集团、默沙东集团......近年来,在北京新设研发机构的知名外资企业名单不断扩大。

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北京市出台的相关政策:北京市全面开展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围绕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开放度、投资监管服务水平、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等领域实施一揽子有力改革措施,吸引一批全球标杆创新企业落户并快速发展。

上述措施在吸引外企外资方面产生了强大的“磁场效应”。全球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普、惠誉),两大银行卡组织,全国首家外资控股飞机维修企业、首家外资控股证券机构、首家外商独资征信机构等一批新主体新业态落地北京。万事达卡获批进入银行卡清算市场,高盛、瑞士信贷相继实现对其在华合资证券公司的控股。全球知名投资管理公司橡树资本在京设立全资子公司。英国最大人身险公司保诚集团合资资管公司落地北京。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拥有世界500强总部企业数达到179家,连续六年位居全球城市首位。

国际组织数量是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北京吸引国际组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已经形成了国际组织相对聚集的态势。截至今年5月,6家政府间国际组织总部设在我国,其中5家(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国际竹藤组织、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中国-东盟中心秘书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均落户北京;27家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华设立代表机构,均位于北京。全国共登记国际性社会团体37家,其中27家位于北京,占总量约四分之三。全国共登记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机构542家,169家设在北京,居全国首位,其中34家属于国际组织。目前,北京市境外机构达3.7万家,其中外国驻华使馆173家。

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北京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为此,北京市建立了外籍人才引进“直通车”模式,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的办理时限由180个工作日缩短为50个工作日,超过4000名外籍高层次人才获得永久居留权。出台服务业“高精尖缺”外国人才认定办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急需紧缺”外国人才认定办法等系列政策。制定实施解决北京地区全职回国专家住房、医疗等痛点问题的8项措施,对国际化人才的服务保障切实加强。

展会和文体活动打造品牌化城市形象

2019的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给世界各国人民留下深刻印象,共有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是迄今展出规模最大、参展国家最多的一届世界园艺博览会。这届世园会是北京市国际会展、国际会议全面提质增效的缩影。

近年来,北京通过申办承办国际会议、国际展览、国际文化节庆、国际体育赛事等品牌活动,促进对外交流、文化交融、经济共赢,进一步彰显开放多元的城市国际形象与文明发展魅力。

北京市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化、品牌化展会,服贸会、软博会、世界机器人大会等已发展成为服务业、科技等领域的标杆。北京持续打造全球顶尖的综合型服务贸易展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实现了从“京交会”到“服贸会”的历史新跨越,参展国家和地区从2012年的83个增长到2019年的137个,境外商协会及机构数量增长了近8倍。经国际展览局认可的专业商业会展日益增多,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被国际同行誉为世界四大国际机床展之一,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成为世界五大汽车展览会之一。2019年中关村论坛规格、层级大幅提升,数十位知名科学家、上百位投资人、1000多位企业家参与,致力于打造集科技交流和创新成果展示、发布、交易于一体的国际化创新论坛。金融街论坛已成为汇聚各方观点、发布权威信息、把握行业最新动态的一流对话交流平台。

北京市举办的国际节庆活动、国际体育赛事也加速蓬勃发展。近年来,北京市高水平举办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国际旅游节等系列节庆活动,吸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艺团体、文化机构等参与,国际文化影响力显著增强。北京国际电影节已成功举办8届,中外影视企业来往更加密切,合作更加广泛,合作签约额稳步增加。2019年签约额为309亿元人民币,是第一届签约额的10倍,同比增长约18.48%。2019年北京国际旅游节吸引了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25支表演团队参加。

北京市还积极培育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马拉松、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等国际赛事品牌。2019年北京承办的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是我国首次举办的世界最高水平的国际篮球赛事,共有32支世界篮球劲旅来华参赛。北京是世界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双奥之城”——既举办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聚焦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了世界壶联冰壶世界杯总决赛、国际雪联中国北京越野滑轮世界杯等冰雪国际赛事。

完善符合外籍人士需求的便利化公共服务体系

近年来,北京市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和标准,围绕外国人在京投资、工作、留学、生活、旅游等需求,不断完善符合外籍人士需求的便利化公共服务体系。

在深化国际教育合作方面,北京大学参与发起的“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清华大学发起的亚洲大学联盟、中国音乐学院发起成立的全球音乐联盟等一批合作机构,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合作对话的重要平台。截至2019年,北京市学校与近2700所境外学校建立了交流关系,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50个。

北京市不断完善国际医疗服务体系进。北京市实施了《北京市国际医疗服务发展改革创新工作方案》,确定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国际社区医院等8家试点医院和10项重点任务,支持试点医院开展国际医疗服务管理认证、国际商业保险认证,在国家允许的比例范围内发展国际医疗部。推进国际医院试点项目,在朝阳区、海淀区、“三城一区”等重点地区,建设国际医疗试点区。安贞东方医院(朝阳区)2019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研究型国际医院项目(昌平区)今年3月实现奠基开工。积极推进外国医师审批制度改革,将外国医师的审批权限下放至区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据统计,北京市就医患者中,外籍人士就医人次逐年上升,由2013年的17835人次,提升至2019年的39976人次,增长了1.24倍。

北京市还在国际人才社区建设方面狠下功夫,出台《关于推进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形成朝阳望京、中关村大街、未来科学城、新首钢、怀柔科学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和通州等8个国际人才社区,海外院士专家工作站、未来论坛、海高大厦等一批发展平台有序落地,国际人才公寓加速建设。编制完成《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导则(试行版)》并印发实施,成为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的权威标准和主要依据。

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是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北京市以政府令形式颁布《北京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明确六类重点公共场所必须设置和使用外语标识。组织修订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译写地方标准,提升窗口行业外语服务能力。北京多语言服务中心为110、120、999、12345等热线电话提供24小时电话翻译服务,为在京外籍人士提供帮助,城市国际语言环境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