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外籍人士感受北京“国际范”
日期:2020-11-19
来源:参考消息
字号:

近年来北京从顶层设计、重大项目推进、国际化环境改善等方面,服务国家重大主场外交和国事活动,吸引国际高端要素聚集,努力将北京建设成为承担我国重大外交外事活动的首要舞台,打造国际交往活跃、国际化服务完善、国际影响力凸显的国际交往中心。

外籍人士感受北京国际范.jpg

一个晴朗的冬日,在北京市朝阳区常营体育公园,一场久违的足球友谊赛拉开帷幕。在严格防疫前提下,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60名外国友人参与其中。

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首都北京落户的国际组织机构以及工作、学习生活在北京的外籍人员持续增多。举办系列面向在京外籍人士的迎新年演出、足球赛、篮球赛等文化体育类活动,增强在京外籍人士的归属感和融入感,积极营造宜居宜业的“类海外”环境,是北京市加快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缩影。

2020年在京外籍人士足球赛

拓展“双奥之城”交往空间

作为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场地,国家会议中心二期计划于2021年交付北京冬奥组委使用。目前,项目主体建筑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外幕墙施工及内部机电安装等工作,其中运用的许多技术为世界提供了“北京方案”和“北京经验”。北京正借着举办冬奥会的契机,拓展“双奥之城”的国际交往设施支撑功能。据介绍,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建成后,将与现有的国家会议中心连为一体,构成一组“和而不同、秩序同一”的建筑群,形成总规模近130万平方米的世界级会展综合体,既能举办国际高能级商务会展,又能满足大国外交和国务政务活动需要。

近年来,北京市持续推动各类国际交往场所设施扩容、完善和提升,重大国事活动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比如,推进天安门地区、中南海周边、钓鱼台地区、长安街沿线等重点地区环境景观整治提升,依托长城、故宫、天坛等世界文化遗产,发挥戏曲、书画、服饰等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挖掘拓展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国事活动场所承载空间。

北京市政府外办负责人表示,硬件设施是国际交往功能的基础支撑,直接关乎大国风范和首都形象。实现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首要任务就是抓住重大项目这个“牛鼻子”,雁栖湖国际会都、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和第四使馆区等项目是北京市现阶段工作重点。

“北京第四使馆区控规已编制完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周边环境整治正有序推进,未来将加快建设活力、时尚、高品质国际化街区,推进打造‘第二个三里屯’。”北京市政府外办负责人说。

营造“类海外”宜居宜业环境

今年7月1日起,《北京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施行,明确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重要公共文化和体育场所等六类重点公共场所必须设置和使用外语标识。北京市政府外办搭建北京市外语标识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公布外文译写规范及常用外语标识译法等,为规范设置和使用外语标识提供咨询、查询服务。

近年来,北京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水平加速提升,城市国际语言环境持续优化。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在京外籍人士疫情防控工作形成挑战,北京市政府外办秉持“中外一致,一视同仁”的原则,通过多语种、多渠道向在京外籍人士及时发布防控信息,在外籍人士集中居住社区张贴公开信、海报等。

北京市政府外办照会200余家外国驻华使馆和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通报疫情和防控信息;协调北京多语言服务中心为12345市民服务热线提供外语接诉支持;在北京市政府外办官网和“北京外事”微信公众号开辟多语种疫情信息专栏,每天以最多8种外语及时通报疫情数据、防控政策、便民资讯和防护知识等信息。

营造“类海外”宜居宜业环境.jpg

外籍人士感谢发布多语种疫情防控信息

不少外籍人士纷纷表示感谢,认为发布信息权威、及时、管用,有助于他们更好了解中国疫情防控信息、配合防控工作。

“疫情暴发的时候,我没怎么重视。后来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沟通、介绍最新情况、发放张贴双语版《致外籍居民的一封信》,我才逐渐重视起来。根据他们提供的预防办法进行日常防护,感觉心里非常踏实。”在京澳大利亚籍居民蒂姆说。

在京境外媒体到中医药企业参观.jpeg

在京境外媒体到中医药企业参观

营商环境超过东京巴黎

新冠肺炎疫情虽然造成人员交流阻隔,使跨国商务活动、国际经济合作面临挑战,但没有阻碍北京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推动国际高端要素聚集落户,强化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提升城市国际化能级。

全球知名投资管理公司橡树资本全资子公司、英国最大人身险公司保诚集团合资资管公司等在疫情期间相继落户北京。“北京的金融营商环境对外资机构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政策开放、工商登记、功能配套、人才引进等方面为外资机构提供诸多便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橡树资本代表巢瀚婷在纽约与北京的视频连线中说。

数据统计显示,今年1-7月,北京新设外资企业1817家,同比增长13.4%;实际利用外资98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12.4%。根据世界银行《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北京营商环境位列全球第28位,超过东京和巴黎。2020年,北京入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达55家,连续8年位居全球城市榜首。

经过40多年的积累,北京已与50个国家的55个城市建立友城关系,“朋友圈”遍布全球。从接受友城支援到主动支援友城,从吸纳资金、借鉴经验到提供合作项目、共享发展经验,北京与友城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和方式。

北京与26个国际友城和3个国际组织视频分享抗疫经验

今年以来,北京市政府外办举办基于互联网的跨国视频会议,创新对外交往模式,开展多场“云外事”活动,摸清企业面临的防疫物资供应、零部件供应、订单需求、国际物流运输、外籍高管和专家及家属入境返京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同时,对外释放积极信号,在特殊时期提振国际工商界信心,稳住北京外资外贸基本盘。

释放对国际人才“虹吸效应”

与北京市国际交往空间扩容相匹配的是软件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为了让国际化高端人才引进来、留得住,北京市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建立外籍人才引进“直通车”模式,制定实施解决北京地区全职回国专家住房、医疗等问题的八项措施。

积极推进外国医师审批制度改革,将外国医师的审批权限下放至区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支持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试点医院开展国际医疗服务管理认证、国际商业保险认证,在国家允许的比例范围内发展国际医疗部。

在全国率先将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审批权下放至区,允许中国企业和个人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的办理时限由180个工作日缩短为50个工作日,目前超过4000名外籍高层次人才获得永久居留权。

“国际化人才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这些政策措施切实加强了对国际化人才的服务保障,北京对国际人才的‘虹吸效应’正加速释放。”北京市政府外办负责人表示。

记者 罗鑫